中國節能產業網綜合報道 山東融世華租賃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政府、世界銀行“中國節能促進首批節能服務示范公司”,是節能合同能源管理機制中國模式創造者,又是世行經典案例的凝結者,以其在節能領域、特別是機制創新中的突出貢獻,受到世界銀行、各級政府、中國行業協會和業內同行的廣泛贊譽。其創立的節能融租模式更是為中國節能服務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節能服務公司和整個節能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融世華對我國節能事業的貢獻,絕非公司自身經濟效益,而是給整個節能產業樹立起了一個發展的支點。
敢于突破機制難點。作為中國政府、世界銀行“中國節能促進項目”首批示范公司,融世華最關心的不是眼前,而是長遠——是要通過自己的探索,為我國的節能事業探索出一條中國化的途徑,從而解決長期困擾我國節能減排發展的難題。為此,在引進泊來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時,始終堅持把機制創新放在首位,堅決摒棄照抄照搬,切實突出為我所用。從要素入手,先抓住要害再各個擊破。最終構成既遵循原則、又適合國情的中國化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這個機制改變了融世華的命運,更改變了中國節能產業的命運,催生了中國節能產業的成熟,帶來了整個產業的迅猛發展。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合同雙方從項目建成后取得的效益中收回成本并獲得利潤。國外的節能服務公司大多采用能源費用托管型的合同模式。而融世華根據我國的市場環境,采用了節能效益分享型的形式,并讓客戶從項目啟動就共享價值,最大限度地調動用戶參與及配合的積極性,在責權利的統一中:用戶得到了實惠,真正實現了節能減排“零”投入、“零”風險、節能增效;節能公司收獲了成功,在全領域推廣采用這種機制,支撐起了整個節能產業蓬勃健康地發展;社會獲得了節能,解決了政府對節能減排的壓力,實現了依照市場規則運行節能減排。三方受益,一舉多得。這一實踐為我國推廣使用合同能源管理創造了良好條件。
合同能源管理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節能服務公司負責節能項目的融資。而融資難恰恰是節能服務公司的一個普遍性制約“瓶頸”。為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2007年,融世華依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成果和豐厚積累,率先獲得了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融資租賃內資試點企業資質。利用融資租賃平臺,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了融資模式,擴大了融資規模,解決了貸款期限短、資金周轉困難等一系列問題,找出了一條適合公司長遠發展、更廣泛解決同行業普遍難題的機制融合新模式。這種創造使用戶可以更加靈活地駕馭節能項目的資金使用,通過“騰龍換鳥”實現節能與生產經營比翼齊飛;使節能公司拓展了投資內涵、豐富了服務手段、提高了資金效率;使政府增加了調控空間、改善了調控結構、提高了服務質量。以其一舉多得的理論和實踐效果,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和山東省領導的肯定,也得到了業界和理論研究界的認可。
融世華的發展依靠的是機制,融世華對中國節能減排事業的貢獻集中體現在機制創新上。鑒于融世華公司多年來在行業中的突出貢獻和特殊地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曾多次到公司進行實地調研,公司為國家節能服務產業多項國家政策建言獻策。公司董事長孫紅曾就合同能源管理的相關專業理論和實踐問題向國務院領導作專題匯報。隨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25號)及相關配套文件出臺。這個文件確立了節能產業的政策地位,對于節能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在國家對合同能源管理高度重視背景下,融世華作為這個產業的開拓者,多次參加有關部委組織的政策研討,對許多專業問題提出大量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公司還參與制定了合同能源管理國家標準《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GB/T 24915-2010),并受山東省能源標準化委員會委托,主持制訂了山東省地方標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評定方法》。
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融世華開始著力打造由公司、銀行、設備供應商、金融服務機構、黃金客戶等組成的戰略聯盟,以此更加廣泛地集聚社會資源,實現更多技術、人才、信息、政策、投融資管理等要素的共享。一個集投融資為一體化、技術管理集成化、經營方式規;、綜合服務系統化的發展平臺已初現倪端。借此構造的凝聚與輻射力,融世華將為我國節能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深入專題了解:“綠色信貸”助力合同能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