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消息,賽迪顧問發布《中國新能源產業地圖白皮書》,白皮書對中國新能源產業未來的空間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白皮書指出,政策和資源是影響中國新能源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區域政策和資源稟賦影響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特征顯現,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西南、西北等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其中,長三角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三分之一的新能源產能;環渤海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研發和裝備制造基地、西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項目建設基地;西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電裝備制造基地。
賽迪顧問新能源咨詢事業部總經理王曉寧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騰訊財經提問時表示,與十一五期間每年保持100%高增長速度相比,風電行業在十二五期間,上升速度會出現拐點。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今日針對美國貿易代表柯克所稱的中國政府已停止對風電企業的補貼作出回應稱,自2010年起,中國已不再實施該項目。且近日在香港上市的華能新能源遭遇破發,種種跡象是否意味著風電行業發展陷入瓶頸,前景暗淡呢?
對此,王曉寧表示,風電行業發展到現在,產業已經壯大到不需要補貼的程度,已經脫離了產業培育發展的階段,取消補貼對風電行業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她預計,十二五期間,會有更多國外的風電企業進來,國內國外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會出現很多兼并的情況,中小企業壓力會加大。
大同證券分析師表示,風電“以獎代補”政策取消,對行業影響有限,2008年出臺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主要是針對于風機設備和零配件生產企業開發并實現產業化的1.5兆瓦以上的新產品,而且只補助前50臺風電機組。目的是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風電設備產業化。隨著我國風電設備產業化的建立,相比較于動輒上千臺的風機銷售量,補貼前50臺風電機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已經大大降低。因此,我國風電設備行業受此次政策變動的影響有限,未來行業發展重點仍然是進一步提升自主研發實力,改善風機質量,盡快“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