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出席4月20日-21日在杭州舉辦的“2011再制造國際論壇”開幕式,并作了題為“努力實現我國再制造產業的新突破”的講話。本次論壇由再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歐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協會、德國拜羅伊特大學聯合主辦,有關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的近200名代表參加了論壇。論壇期間還舉辦了再制造產品及技術展示會。

解振華副主任指出,對中國而言,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20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8000萬輛,主要工程機械保有量300多萬臺,如再制造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配件市場的5%,就可以實現400億元以上的產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能60%,節材70%,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降低碳排放強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發展再制造產業有助于培育綠色消費習慣,推進生活消費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成為推廣綠色消費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制造業是指對制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工業品與生活消費品的行業,包括扣除采掘業、公用業后的所有30個行業。目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十一五”期間,我國制造業發展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五年。在全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力“保增長”過程中,國家及時出臺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推動制造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對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和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規劃《綱要》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有四個突出特點:一是首次明確提出資源產出率目標,二是強調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三是提出生產消費等領域循環經濟的全面發展,四是明確了循環經濟發展由試點向示范升級,組織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范”行動。
針對再制造下一步工作思路,解振華副主任強調指出,再制造產業化是“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循環經濟重要工程,國家將培育一批再制造示范企業,實現再制造的規;、產業化發展。未來五年是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從強化規劃指導、強化試點示范、強化產業集聚、強化技術創新、強化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快促進再制造產業形成較大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