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擬定中的煤層氣“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煤層氣總體抽采量目標為210億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量為90億立方米,井下抽采量為120億立方米。這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兩倍多。目前,煤層氣“十二五”規劃已完成初稿并交由各方審議,最快于今年7月對外發布。
據了解到,相關部門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煤層氣產業政策,其中將進一步明確鼓勵企業開采和利用煤層氣的財稅優惠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國累計完成煤層氣抽采量為88億立方米,利用量為36億立方米,與“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抽采量應達100億立方米,利用量達80億立方米”目標相差較大。
“過去五年在煤層氣開采和利用上國家提出類似‘每開采一立方米補貼企業0.2元’,以及‘每發一度電補貼0.25元’的政策,但目前看來,這一補貼標準仍有待提高”。能源局相關人士表示。從相關企業反映的情況看,開采補貼提到0.4元/立方米,煤層氣發電補貼提至0.35元/度更符合企業的要求。
我國核電項目暫停,使得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以及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未來或將面臨更多的責任與機遇。目前,我國在不可再生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0.62%、原油18.59%、天然氣3.67%、核能占0.73%、生物能6.4%。煤炭作為我國主要的能耗來源,近十年來占比一直在70%左右。因此,在我國的電力生產結構中,火電體現尤為明顯,2010年,火電占比79.17%、水電17.14%、核電1.76%、風電占1.94%。
從能源消費結構可以看出,未來增長空間較大的是新能源,也是目前政策扶持的重點。但是由于新能源絕對量仍然較小,無法滿足我國經濟增長的能耗需求。因此,根據我們預測,由于對煤炭需求的依賴,要能夠真實做到減輕碳排放的目標,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如果未來核電發展受到抑制,火電也將比預期承擔更多的能耗重任。因此,能源消費結構轉型難以一蹴而就。
而我國在建和規劃的核電項目規模龐大,年發電量相當于2億噸標準煤。目前我國現役核電站裝機容量1083.8萬千瓦時,年發電量相當于耗煤3078萬噸。在建裝機容量一期和總規劃量分別是3189萬千瓦時、5951萬千瓦時,完全達產后發電量相當于耗煤超過2億噸。因此,10%的核電項目受影響相當于增加煤耗2000萬噸。
我們判斷,“十二五”期間煤炭消費增長將超過10億噸,增量將隨著其他能源低于預期而增強。從需求總量來看,雖然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會減小,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可能從目前的70%降到65%左右,但工業產值對應能耗難以有效降低,即在基數較高的情形下,消耗總量在慣性增長。而供給方面,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政府將通過提高新項目審批規格、資源整合等措施嚴格控制煤炭總產量,提高產業集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