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8日發布的《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認為,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煤是一個“合適的目標”。
《報告》指出,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未來40年是中國能源體系“轉型期”,未來20年是能源轉型的“攻堅期”,“十二五”是全面轉向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期”。
《報告》說,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5億噸標煤。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煤是一個“合適的目標”。預計到2030年前后中國能源發展將出現“歷史性”轉折。其標志是中國節能、提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煤炭消費量得到控制,能源結構明顯調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
《報告》提出,能源科學發展必須確立“煤炭科學產能”概念,確保石油、天然氣的戰略地位,增加天然氣比重,優化能源結構、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積極發展核能和中國特色高效安全(智能)電網。
《報告》建議,國家加強對能源問題的宏觀調控;GDP的增速上,強調又好又快,不宜追求兩位數增長;形成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出臺資源稅、能耗稅、排放稅、碳稅等,通過有力的經濟杠桿,倒逼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啟動于2008年1月。時任院長徐匡迪院士為顧問,時任副院長杜祥琬院士為組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