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霍志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紛紛重視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利用,出臺了諸多鼓勵政策,加快了熱水工程化應用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太陽能熱水工程安裝面積約占總安裝面積的已超過30%。

霍秘書長認為除目前企業和經銷商做工程外,合同能源管理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模式。這種模式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推廣應用,為推動節能減排起到了一定作用。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3種模式:一是分享節能收益型;二是保證節能收益型;三是能源費用托管型,即客戶的能源消耗與運行費用,全部由能源服務公司負擔和管理,節能服務公司通過系統改造所產生的節約效益歸自己所有。目前,部分企業采用能源合同管理加風投的形式獲得了市場認可,如五星、嘉普通、鵬桑普、新阪神等公司,3-5年可收回成本。
為了使太陽能工程管理規范化,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工程標準。如《太陽能熱水工程設計安裝標準》、《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工程標準》、以及輔助能源和配件的有關標準等。輔助能源包括了電加熱、空氣源熱泵等能源輔助補給熱量。除了國家標準之外,如陽臺壁掛式太陽能也有地方標準。霍秘書長還透露,太陽能熱能計量標準已經立項,即將啟動,將進一步推動太陽能工程市場化和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實施。
談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霍秘書長表示,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市場是沉睡的巨人。具有太陽能熱水和太陽能采暖空調雙重功能的太陽能組合系統正日益受到國外太陽能行業的重視。國外已經設計和安裝了多種類型的太陽能組合系統,其中大都已進入市場,并且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我國很多太陽能企業也在太陽能采暖方面作了嘗試,部分示范工程效果還不錯,如北京平谷、內蒙包頭等工程,這無疑是另一個巨大的市場商機。但太陽能采暖工程市場化還存在兩個要解決的問題:投資過高和夏季過熱。
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基本上還處于低溫利用階段,中溫利用才剛剛起步。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加大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為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動力,將促進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綜合應用技術的商業化發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