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正方反方 | 疫情對海上風電到底影響幾何?
來源:能見Eknower 時間:2020/2/13 20:02:23 用手機瀏覽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中華大地肆虐,牽動著每位國人的心,也給一些行業企業和大眾消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新能源行業,本就承擔著去補貼的巨大壓力,病毒的到來無疑是雪上加霜,而首當其沖的是正處于搶裝期的海上風電行業。


2020年1月23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緊急聯合下發《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明確從2022年開始,中央財政不再對新建海上風電項目進行補貼。

這讓本就處于搶裝期的海上風電行業緊張不已。早在2018年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從2019年起新增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為鎖定2019年之前的每千瓦時0.85元的上網電價,催生了2018年底的海上風電項目“搶核準”浪潮。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這又催生了搶裝潮。

如今,三部委新政又在持續半年多的搶裝潮上又緊推了一把,2021年底建成并網成了爭取國家補貼的最后期限。面對緊張的局勢,各大風電開發商及行業全產業鏈都憋足了勁兒準備年后大干一場。

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眾多項目無法按期推進,給正在“搶電價”的風電行業從業者帶來巨大的壓力,打亂了他們的節奏。

有人認為,疫情是不可抗力,對海上風電行業影響巨大,造成了如今項目無法按期推進的狀況,應該將中央財政去補貼的時間順延,多給各個項目一些時間。也有人認為,疫情對海上風電項目補貼影響不大,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后,地方政府也會繼續補貼,支持本省海上風電建設。那么疫情對海上風電影響到底如何呢?且看正方VS反方觀點集錦。

正方:疫情無“情”,應推遲國家去補貼

海上風電建設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歷時較長,需要在不同階段,與不同參與單位進行無縫連接和協調。在整個施工周期中,任何環節的缺失、延誤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整個產業鏈的交付,關乎整個項目的并網節點,關系到是否能拿到財政補貼,進而影響最終開發商的收益。

受疫情影響,大多上游制造企業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復工時間,且備料不足,難以支撐長期穩定供貨。各級政府正嚴控疫情,風電開發企業無法和政府正常對接,無法正常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項目施工企業受農民工所在地的嚴格管控,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又是湖北、湖南、河南等主要勞務輸出省,當前各鄉村基本已自行隔離,阻礙了勞動力的流動,無法保證人員按時返回項目地開展施工。

疫情帶來的人員外出活動減少,工廠復工延后,以及部分道路交通受阻等問題,對續建和在建項目造成了影響。已經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影響略小,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尚未開工的項目,因為疫情,前期工作全部停止,對項目并網時間的影響可能多達半年之久。

如果項目不能如期開工或推進,那原計劃在2021年底并網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很有可能無法獲得中央補貼。盡管中央呼吁各省地方政府能接過補貼的大旗,繼續把海上風電發展下去,但各省尚未回應。

此前有傳聞說海上風電國補取消后,廣東省已確定接棒,進行地補。然而事實上,廣東省對地補問題尚無明確意見,只是說在考慮。

當前江蘇的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大概在1.4萬-1.5萬元/千瓦,福建、廣東造價略高,約1.7萬-1.8萬元/千瓦,距離平價尚遠。有測算認為當海上風電年發電小時數達到4000小時,造價降低到1.2萬元/千瓦以內,才能實現平價。

若2022年中央和地方都不再補貼海上風電,海上風電行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項目規模會急劇減少,整個產業會進入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在海上風電領域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或將遭受嚴重震蕩。

面對疫情,有機構和媒體呼吁,為抵消疫情對風電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呼吁主管機構推遲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去補貼,給整個新能源行業一絲喘息的機會。能源分析機構AzureInternational表示,在當前的特殊情況下,延長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補貼優惠政策是“合理且安全的”。

反方:海外訂單大增,疫情影響可忽略

此次疫情發生于2020年一季度,而一季度一向是是風電行業建設施工淡季。

中電聯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國內風電投資規模86億元,而2019年1-11月國內風電投資規模達到892億元,一季度投資占比不足10%。

對于風機和塔筒制造企業而言,一季度的收入占比也較小�?紤]每年的1-2月屬于風電施工最淡的季節,多家機構估計截至目前疫情對于風電項目建設的影響較小。

隨著現有疫情發展趨勢,新增確診人數逐步減少,預計疫情在一季度將得到有效控制,考慮一季度風電投資占全年比重很低,且原計劃于一季度建設施工的項目可推遲至二季度及以后繼續實施,機構認為疫情對全年國內需求的影響可以忽略。

另外隨著風機零部件企業海外訂單大增,將有效緩解疫情影響。

海外風機龍頭維斯塔斯和西門子-歌美颯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維斯塔斯新增陸上風機訂單17.88GW,同比增長25.8%,創歷史新高;西門子-歌美颯新增風機訂單約12.9GW,同比增長19.5%�;�2019年新增訂單情況,可以預判海外風機龍頭企業2020年出貨量有望較快增長。

國內零部件企業與海外風機制造業關聯度較大。特別是風電塔筒、鑄件、主軸等零部件環節頭部企業海外業務占比較大,將明顯受益于海外需求的較快增長。

截止2019年底,我國并網風電裝機規模達210.05GW,增幅14%,2019年風電裝機新增容量25.79GW,12月裝機略超預期。機構認為,疫情對風電項目開工、物流交通產生影響,但整體可控,全年搶裝趨勢不改。

關于2022年海上風電國補取消后,各省是否接棒地補的問題,行業普遍認為問題不大。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既是負荷中心,財政實力也較強,補貼資金并不會帶來過重負擔。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如果每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保持在200萬千瓦左右,2020年的補貼強度為0.35元/千瓦時,此后逐年下降0.05元/千瓦時(2025年至2026年間下降0.1元/千瓦時),直至2026年為零。按照目前的政策,從2022年開始,由地方接棒補貼,則2022-2025年新增并網裝機所需的補貼資金分別為15億元、12億元、6億元和3億元。這些投入每年將拉動上千億元的投資,創造出數萬個就業崗位。

西部證券按照沿海各省2018年的財政收入計算,預計海上風電補貼金額占財政收入的比例不到0.5%,財政收入占比較低。按照海上風電1.7萬元/千瓦的造價計算,預計每年給各省帶來213-340億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帶來長久稅收,海上風電有望在省補促進下實現平穩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海上風電  電力抗擊疫情  風電
綠色氫能的未來
頻道推薦
 镍、铝价格创新高!俄乌危机升级或影响动力
 容百科技牵手格林美:两大电池龙头合作布局
 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隆基稳居第一
 疫情下全球日益重视“换气”,顶尖材料商东
 多家纸企相继发出涨价函:产能增速不及需求
 痛点|海上风电平价元年:上网电价腰斩,全
 新能源车充电难?人大代表建言:加大小区共
 国家发改委:电厂存煤超1.62亿吨,较去年同
 圆桌丨光伏并网电价有望低于0.1元,2050年占
 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年产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286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