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二三線加快退出 國內硅料洗牌進行時
來源:電新產業研究 時間:2020/2/13 18:00:22 用手機瀏覽

硅料國產化接近尾聲。目前,光伏晶硅產業鏈上,除多晶硅料外,其他產品國內生產比例均超過70%。如硅片、電池、組件國內生產占比分別達到91%、71%和74%。隨我國光伏產業鏈競爭力持續加強,國內優勢硅料產能快速投放,我國的多晶硅料產能正在快速替代進口,多晶硅料產量占全球占比從2009年的26%上升至50%以上。


國內多晶硅料進口率持續下降,2018年多晶硅料進口量開始首次出現下降,同時,進口率也下降到了40%以下,國產替代的速度在加快。


\

 

\

 國內硅料洗牌進行時,二三線加快退出。2018-2019年,硅料價格大幅下降,目前國內二三線硅料企業普遍虧損,主流硅料企業的老產線也已不盈利。2019年除5大廠以外的國內其他廠商出后約7-8萬噸,2020年該部分有可能下降到2-3萬噸,市場進一步向大公司集中。


國優勢企業競爭優勢突出并堅決擴產,市場集中度加速提升。國內頭部公司通威、大全、新特等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過去兩年都投建了較大規模的低成本新產能,綜合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通威、特變、大全、中能、東方希望合計出貨在國內占比約78%,2020年有可能提升到近90%,特別是通威股份,昨日又發布擴產計劃:計劃在4年內將硅料產能擴張2倍達到25萬噸,如果擴產實現,將拉開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

 

 \

 

\

 

\

 “后發優勢”魔咒破除,行業壁壘越來越清晰。多晶硅料基本可以看成標準的化工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成本方面,而成本中,電費、折舊占比最高。在多晶硅產業發展的數十年中,新進入者往往憑借著新投產能具備更低的初始投資成本,低電價區域建廠獲得更低的電價降低電費成本來獲得很強的后發成本優勢。


當前,多晶硅產能單位投資額已從2007年的98.5億元/萬噸下降到了2018年的11.3億元/萬噸,10年下降了89%。目前,多晶硅設備國產化已經基本完成,設備降價空間有限。而根據CPIA預測,至2025年多晶硅的單位投資額可能下降到8.5億元/萬噸,未來7年下降幅度不超過25%。后發產能難以單純的通過初始投資額降低來獲得成本優勢。另外,國內的產能單位投資額一直低于海外產能。


電費方面,本輪投放的低成本產能主要在內蒙、新疆等低電價區域建廠,而低電價地區有完備工業配套的區域已經不多。行業的新進入者也很難通過低電價來獲得成本優勢。綜上,行業的“后發優勢”基本已經不存在了,行業的壁壘將變得越來越清晰。


\

 

\

 

\

 

\

 

\

粗放式發展模式已過,“剩者為王”的時代開始來臨。國內的多晶硅主流企業大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進入行業,之后,產業只有東方希望一家新進入者。多晶硅行業屬于精細化工行業,生產工藝復雜,流程眾多,而目前主流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已經進入行業多年,對行業Know-How積累已經很深,產業已經形成很強的技術壁壘。我們判斷產業粗放式的發展時代已過,格局已經開始穩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