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民政府:廣東省印發應對氣候變化方案通知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1/27 5:09:03 用手機瀏覽

  三、重點任務

  (一)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方面。

  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優先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外包服務、總部經濟、商務會展、文化創意以及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裝備、汽車、石化、鋼鐵、船舶等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家用電器、食品、造紙、紡織服裝、建材、有色金屬及制品、家具等優勢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重點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核電裝備、風電、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達到30%、22%、10%。

  ——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按照國家和省關于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對列入淘汰范圍的落后產能,綜合運用土地、環保、安全生產、市場準入等多種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步伐。對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積極實施“上大壓小”等政策,完善財政補貼和差別電價政策。

  ——嚴格控制工農業生產溫室氣體排放量。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水泥、石灰、鋼材、電石等產品的使用量,鼓勵采用可再生替代材料,加快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提升替代材料質量。進一步推廣散裝水泥,加快新型墻體材料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進一步推動硝酸、己二酸等生產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減少氧化亞氮排放。培育和推廣甲烷排放量低且高產的水稻品種,推廣有效抑制農業生產甲烷排放的先進技術。

  ——加強廢棄物處理。加快制修訂廢棄物處理標準,進一步完善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嚴格執行廢棄物強制回收制度,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提高工業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鼓勵發展符合國家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垃圾發電、余熱利用發電等工程建設,著力推進污泥資源化項目的產業化運作。加快污水處理配套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合理規劃建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

  2.大力推進節能工作。

  ——加強節能制度創新和機制建設。不斷完善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和能耗信息發布制度,制定和實施長期性節能預警調控機制,推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加強節能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化,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大力推動節能產品認證和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實施。運用市場機制,大力推廣新型節能產品、材料和技術?茖W規劃電力工業布局,統籌各類電源及電網規劃建設,提高電網輸、供電效率。繼續做好節能發電調度試點工作。加強能源管理與能效分析研究,開發輔助能效監測、能效優化的數據庫和仿真系統。

  ——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在工業領域,實施重點耗能企業“雙千節能行動”,落實企業節能目標責任制,突出抓好冶金、建材、石化、制漿和造紙等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工作。在建筑領域,繼續推廣節能省地型建筑、綠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強化新建建筑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廣泛應用,加強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管理,逐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交通運輸領域,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和內河聯運,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繼續實施十大節能重點工程,發揮政府機構在節能中的表率作用。

  3.積極優化能源結構。

  ——規;l展核電。加快推進嶺澳核電二期工程(2×100萬千瓦)、陽江核電(6×108萬千瓦)、臺山核電一期工程(2×175萬千瓦)建設,確保2010-2011年建成投產嶺澳核電二期工程,2017年前建成陽江核電、臺山核電一期工程。積極推進陸豐核電、韶關核電、臺山核電二期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爭取在“十二五”開工建設。有序推進惠來烏嶼核電等后續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工作。

  ——大力發展風電。近期重點發展沿海陸上風電,“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省內陸上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風電開發;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建設。

  ——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加快推廣光伏發電應用,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在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推進太陽能屋頂、光伏幕墻等光電建筑一體化工程。在農村及偏遠地區逐步推廣光伏、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發電。擴大太陽能熱水器在醫院、學校、賓館、工廠宿舍等城鎮集體用戶的應用比例,提高農村地區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逐步推廣太陽能光熱系統在工業、農業等生產領域的應用。

  ——適度發展生物質能。結合畜禽養殖場、城市污水處理和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建設沼氣利用工程,合理布局建設一批高環保標準的垃圾發電項目,在具備條件的大中型垃圾填埋場建設沼氣利用工程和發電裝置。在生物質燃料比較豐富的粵西、粵北地區,建設規模適度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強海洋生物質能的研發利用。在湛江、肇慶建設利用當地木薯、甘蔗等資源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試點項目。在部分具備條件的粵東西北地區村鎮建設小型生物質氣化發電示范工程。

  ——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新能源。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積極發展沼氣、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完善農村新能源技術服務體系,推進農村能源清潔化和現代化。在農村推廣使用太陽灶、生物質能爐具等清潔能源設施。扶持山區種植生物質能源作物,培育生物柴油原料基地,推進我省生物質液體燃料加工產業化發展。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綠色能源縣、綠色能源鄉建設。

  ——培育發展其他新興能源。因地制宜,合理推廣地源熱泵技術,研究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資源供熱、制冷,在地熱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小型中低溫地熱發電站試驗工程。加快開發利用海洋能,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在海洋能資源豐富地區建設海洋能大型并網電力系統示范項目。加強對我省周邊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推進深海天然氣水合物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力爭早日實現規;_采和商業利用。推進氫能開發利用研究。

  ——優化發展火電。繼續實施“上大壓小”政策,規劃新建燃煤火電廠原則上采用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發電機組。統籌推進全省熱電冷聯產和包括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在內的清潔煤發電項目建設,除上述兩類項目外,珠江三角洲地區不再規劃布點新建燃煤燃油電廠。

  4.大力增加自然界的碳匯能力。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不斷增加森林面積,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進一步完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加快建設水源涵養林及水土保護林、沿海防護林及紅樹林、農田林網、城市林業及森林公園,推進森林生態監測及科技創新示范。

  ——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模式的海洋碳匯經濟。繼續在沿海建設人工魚礁,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加區域內浮游植物含量,為海洋生物繁殖、生長、棲息提供良好條件,有效增加海洋固碳能力。開展海洋生態固碳機理研究,建設重點海域固碳示范區。

  5.務實開展國家低碳省試點。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國家低碳省區試點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不斷完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制機制,加快形成以低碳產業為核心,以低碳技術為支撐,以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為基礎的低碳發展新格局,為全國低碳發展探索經驗并發揮示范作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