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運行能耗約占中國全社會能耗的30%。建筑節能空間巨大。2009年以來,建筑領域的節能工作扎實推進,強化節能標準,加大既有建筑改造力度,推進公共建筑節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依法加強新建建筑節能監管。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十一五”建筑節能任務的通知》、《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報表制度》、《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工作的通知》,到2009年底,全國城鎮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為99%,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為90%,基本完成國務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90%以上”的工作目標。全年新增節能建筑面積9.6億平方米,可形成9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全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40.8億平方米,占城鎮建筑面積的21.7%,比例逐年提高。
持續深入開展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工作。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政府辦公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的通知》、《高等學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確定建筑能效核證機構和監管措施,實現公共建筑能耗遠程傳輸,新建建筑實施“按戶分環”供熱管理制度,推行供熱分戶計量。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完成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29359棟,確定重點用能建筑2647棟,完成能源審計2175棟,公示了2441棟建筑的能耗狀況。全國已對758棟建筑的能耗進行了實時動態監測。
大力推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印發了《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項目驗收辦法》、《關于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任務的通知》,截至2009年采暖季前,北方15省市已經完成節能改造面積共計10949萬平方米,其中2009年完成改造面積6984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6000萬平方米年度改造任務。據測算,完成節能改造的項目可形成年節約75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減排二氧化碳180萬噸。通過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采暖期室內溫度提高了3-6℃,部分項目提高了10℃以上,室內熱舒適度明顯改善。大力推進市政公用行業節能減排。發布了《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指南》、《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規程》,開展垃圾填埋氣體治理工作。對大部分垃圾填埋場都進行了填埋氣體收集、導排和處理,實施了64個填埋氣體利用項目,有效降低了填埋氣體對溫室效應的影響。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節能減碳污水再生和污泥處理處置政策。
積極引導發展綠色建筑。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大力發展建筑低碳綠色建筑產業,加快砂加氣混凝土、建筑垃圾回收處理、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散裝水泥等節能利廢產業發展。截至2010年7月,共評出43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其中公共建筑25項,住宅建筑18項。通過組織地方推進會,協助地方開展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截至2010年3月,已有浙江省等19個省市建立了地方管理機構,并獲準開展地方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