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通過修訂產業政策、提高準入門檻和產品質量標準、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后產能淘汰工作。從2009年起,采取區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后煉油裝置,積極引導100萬-200萬噸煉油裝置關停并轉;關閉了一批小煉油企業和低水平的氮肥、磷肥企業,淘汰落后焦炭產能1809萬噸和電石產能46萬噸。
行業技術進步加快,技術節能效果顯著。開展了二氧化碳用于三次采油、生產可降解塑料、綠藻生物轉化制取油品等石化行業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工程,繼續推廣先進煤氣化技術、大型密閉式電石爐技術、電石爐氣綜合利用技術等,一些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工藝改進,部分重點耗能產品能耗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加強企業能源管理。開展重點能耗企業能源審計,做好重點耗能產品能效對標工作,研究制定包括尿素等18個重點耗能產品的能源消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強對已出臺的燒堿、電石、合成氨、黃磷等4個產品的能源消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宣傳和貫徹落實,保障“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實現。
絕大部分重點耗能產品能源消耗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耗能產品的能耗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截至2009年末,煉油噸油能耗率降低13.5%,化工噸產品能耗率下降19.2%。煉化板塊累計節能307.45萬噸標煤。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