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政策解讀 >> 正文
取消出口退稅限制兩高一資有利于節能減排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0/6/25 11:42:15 用手機瀏覽

  新的外貿政策將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全面鼓勵出口轉變為有選擇地限制“兩高一資” (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型)產品的出口,以便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目標。隨著我國經濟逐步復蘇,預計今后國家還將逐步取消或降低某些產品的出口退稅。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出通知,明確從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部分農藥、醫藥、化工產品,以及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膠(資訊,行情)及制品、玻璃及制品等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這是繼去年6月份我國第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后,財稅部門首次轉變出口退稅率政策。

  臨時政策應逐步退出

  經過連續兩年的“調結構、促消費、擴內需”,目前我國的貿易依存度比前幾年有了明顯的下降。據統計,當前我國外貿依存度為45%,出口依存度為24.5%,都比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前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內需的穩定增長為我國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我國的對外貿易也呈現出穩步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今年5月,我國外貿出口1317.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比上月加快18.1個百分點;5月份貿易順差達到195億美元,出口金額和貿易順差都已經恢復至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1-5月份,我國對所有主要市場的出口均保持較高增速,其中,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值1774.9億美元,同比增長37.4%;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3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8.2%。我國前5個月的外貿出口數據表明,隨著主要發達經濟體需求逐步增強,我國的出口將會保持較快增長。在此情況下繼續維持金融危機時期的鼓勵出口的臨時性出口退稅政策實無必要,應在適當的時機有選擇地逐步退出。

  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適當措施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動投資迅猛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超過30.5%,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5.5%,內需的擴大有效地彌補了外需嚴重萎縮的缺口,全年GDP同比增長達到8.7%。與此同時,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伴隨著“保八”的目標壓力繼續擴張。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靠投資拉動,而消費需求不足的格局沒有實質性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許多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據報道,在國家統計局監測的24個行業中,有21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目前我國鋼鐵產能接近7億噸,年產量在5億噸左右,約有三成以上的產能閑置,為了獲得出口退稅,一些企業壓低價格出口,招致外國政府的“雙反”調查,這種消耗資源,污染環境,補貼國外消費者的做法顯然與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長遠發展目標完全相悖,必須應堅決予以淘汰。

  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已經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從國家已經出臺的有關政策來看,目前解決產能過剩的政策措施主要表現為出臺指導性意見,抑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6個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產能繼續擴張。這6大產能過剩行業能否順利“消腫”,事關我國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大事。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著手調整經濟結構,為后危機時代的經濟發展做準備。如果我國仍停留在原有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上,將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之后,宏觀調控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的調整壓力將更加突出和迫切。

  限制“兩高一資”有利于節能減排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就是向節能和低碳型經濟發展轉變?茖W家預測,未來10-20年,以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將會發生。歷史經驗表明,誰能夠未雨綢繆,抓住機遇,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并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誰就能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幾十年,日本利用模擬技術,調整產業結構,贏得了持續幾十年的快速增長,一躍成為經濟大國;20世紀90年代,美國抓住信息革命的機遇,發展數字信息技術和高科技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118個月的繁榮。

  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前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激烈國際競爭的關鍵舉措,是實現經濟發展以人為本最終目的的內在要求。

  奧巴馬上臺以后,美國經濟振興計劃主要集中在節能和新能源革命等方面,計劃中一半以上涉及到節能和新能源產業。奧巴馬新政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新能源革命,催生一個全新的產業,并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并以此再造美國經濟的增長。

  從我國節能減排的現狀來看,“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了14.38%,但與“十一五”單位GDP節能降耗20%的發展目標相距甚遠。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淘汰的產能死灰復燃,發展迅速,尤其今年一季度因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6大高耗能行業導致能耗大幅上升,使該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了3.2%,12個地區的單位GDP能耗由降轉升。因此,必須通過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堅決限制并淘汰那些高耗能、浪費資源、環境污染的企業,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工信部發布第三批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淘汰目錄
工信部:2017年前五大高耗能行業不再新增產能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兩部委醞釀出臺關于高耗能行業懲罰性電價實施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節能工作的意見
發改委出臺辦法將限制高耗能等五類企業用電
國家發改委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
發改委:煤化工無序發展直接影響節能減排目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