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請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汪光燾主任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解振華副主任和環境保護部張力軍副部長,就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今年將采取實行問責制等九項措施,推進節能減排。

“十一五”目標已部分完成
關于我國環境質量是否僅是局部改善,總體還在惡化的問題,張力軍說,盡管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取得了下降,但是污染物不僅僅是兩項主要污染物,僅靠兩種污染物的總量控制來改變中國整體的環境質量是不夠的。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情況看,氮氧化物和氨氮沒有多少變化,而且氮氧化物還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使得二氧化硫削減后,對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顯。
他說,“十二五”環保規劃中,將根據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結果適當增加對主要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的種類,使我國的環境質量真正全方位地得到改善。
在回答能否實現“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左右的約束性目標的問題時,解振華表示,“十一五”以來,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2009年底,“十一五”前四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4.38%;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了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了13.14%,提前完成了減排目標。
解振華說,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目前,節能目標完成情況與“十一五”規劃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任務相當艱巨。
對此,解振華表示,2010年將主要采取九項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其中包括強化目標責任考核,開展對各省2009年和今年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考核,實行問責制。
多項舉措鼓勵企業節能減排
在回答政府推出哪些措施鼓勵支持企業節能的問題時,解振華說,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一致,對企業來說,開展節能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環境效益,更體現出其社會責任,利于形成社會效益。目前,政府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對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提出要求,并對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的企業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資金補助;對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一些技術、產業,在價格、稅收、財政方面給予支持;對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采取“以獎促治”的辦法,給予財政獎勵;對實行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給予免稅、減稅政策;對節能產品實行財政補貼推廣政策。通過鼓勵性政策和嚴格執法,有效促進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實施。
推進節能減排的九項措施
1、強化目標責任考核。開展對各省2009年和今年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考核,實行問責制。
2、嚴格控制“兩高”項目。要繼續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今年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000萬千瓦,淘汰落后的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產能600萬噸,水泥產能5000萬噸。
3、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安排中央預算內的投資333億元,中央財政資金500億元左右,支持實施重點節能減排工程。今年全部要實現節能1.5億噸標準煤的能力。要新增500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的煙氣脫硫裝置,要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500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6萬多噸。
4、要切實抓好重點領域,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流通服務業、農村和農業的節能減排工作。
5、加快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推廣,繼續實施節能產品的惠民工程。在推廣高效節能空調、節能燈的基礎之上,今年要出臺節能汽車、電動機等產品的財政補貼推廣辦法,要建立激勵性的政策。
6、完善經濟政策。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和環保的收費改革,積極落實國家支持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增強企業節能減排的主動性。
7、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使循環經濟在我國形成較大的規模。
8、健全法規,嚴格執法。
9、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言論
發達國家接受“三可”是應該的,因為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排放總量的80%;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解決貧困、發展甚至生存問題,出現“生存排放”是必然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減少排放。––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光燾
中國的自主減排行動不接受核查,這是主權問題。對于變相地核查,中國也不接受。––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
這幾年看不到“環保風暴”,是否存在著報喜不報憂的問題,我可以說,環境保護工作不是靠一兩個“風暴”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