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仍存
但與此同時,專家們又指出,中國走向低碳經濟的現實道路并非坦途!澳壳斑存在著一系列的障礙!睔夂蚪M織政策與研究項目總監喻捷直言。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以使用新能源為基礎,目前各地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能源戰略的一個方向,但在技術上還存在著不成熟的問題。比如并網、成本問題。
早在1995年就已經開始低碳經濟的嘗試與探索的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自民,也在早前對記者坦承,“我們從傳統的能源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還是一個商業機制的問題,如果我們從企業的角度,也從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長期的比較合理的商業利益的存在,低碳經濟在實踐上是比較難以維系的。”
高自民以太陽能發電為例,他說即便國家給予太陽能發電很高的定價,但是太陽能發電依然不具有經濟性,需要政府在投資上給予一定的貸款,給一些直接的補貼,再在上網時給直接的支持和優惠。
由于缺乏有效激勵機制,低碳技術發展可能會面臨諸多障礙。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總體技術水平落后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嚴重阻礙,“鎖定效應”則是潛在風險。
所謂“鎖定效應”,是指基礎設施、機器設備以及個人大件耐用消費品等,使用年限都在15-50年以上,其間不會輕易廢棄,這樣技術與投資都會被“鎖定”。以住宅建設為例,從已有建筑看,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如果未來情況沒有改善,大量高耗能房屋一旦修建,短期內改造很難。
“中國必須從實際出發發展低碳經濟,”吳曉青說,“比如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先行試點示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積極運用政策手段,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這些都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要花大力氣做好!
兩會前的低碳熱
即使困難仍存,鄧梁春的樂觀也并非沒有原因:就在剛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已經有代表和委員就發展低碳經濟提交了相關議案提案!熬臀宜赖,不僅廣東,浙江杭州、重慶、南昌的城市也在地方兩會期間提交了類似的議案提案!编嚵捍喝鐢导艺,“在以前,只有發改委和外交部在說低碳的事,現在已經覆蓋到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了!
早在2009年11月12日,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際,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和環保部等部委就曾聯合召開“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高層論壇”,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表達了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的立場,并詳細闡述了未來促進節能減排的思路。
“在2008年以前,就只有發改委和外交部在談;如今,除了他們之外,國際關系學界、環境經濟研究學界和商務部,都在關注低碳經濟的事。”鄧梁春對這一變化感到欣喜。他透露,發改委目前正在起草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將對低碳經濟概念進行界定,規劃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該指導意見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大約10個城市推進低碳經濟的試點,開始探索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鄧梁春說,“這一意見有望在3月初,也就是全國兩會的坎上公布,可以預測,低碳經濟在全國兩會上肯定會是一個議事熱點。”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