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碳交易蓬勃發展催生金融新產品“碳貨幣”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09/11/24 19:12:55 用手機瀏覽

  “碳貨幣”概念是在全球碳交易蓬勃發展的基礎上被提出的,而碳交易模式則源自《京都議定書》,它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碳交易。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京都議定書》規定工業化國家到2012年減少至少5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至少25億噸的排放目標來自于減排權交易,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溫室氣體,由此獲得的減排量用于履行發達國家碳減排義務。

  目前碳交易市場漸趨成熟,國際碳市場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短短幾年來呈現爆炸式增長,世界銀行統計顯示,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高達近1300億美元。據英國新能源財務公司2009年6月的預測報告,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企業和個人參與助推“碳貨幣”發展

  相關專家表示,現階段實現以“碳貨幣”作為超主權貨幣的構想還相對遙遠,目前較為可行的是先借助碳交易的巨大市場前景助推國際貨幣多元化。

  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被許多國家看作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碳貨幣”的出現與發展不啻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機遇。而人民幣要想搭上“碳貨幣”這趟快車,還有賴于中國企業界對碳交易的積極參與和創新。

  很多企業家或許想不到,自己種的樹有一天可以變成現鈔,而這正是一些中國的市場冒險者正在嘗試的新的財富積累方式。據報道,在浙江溫州,一些企業家已經“試水”綠色碳基金項目,通過企業的自愿捐資造林行為,提前儲存“碳信用”。這種碳基金與公益性造林基金相比有著根本不同,它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未來參與碳匯(自然界中碳的寄存體)“自愿交易市場”的平臺。這是中國積極發展碳交易市場和創新碳交易模式的良好嘗試,只是相關計量標準和第三方認證機構仍有待建立。

  《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全球碳交易體系三種機制,只適用于國家和企業之間的碳排放權買賣,而個人參與碳交易市場,讓碳貨幣“進入尋常百姓家”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據了解,2009年7月,韓國開始在全國家庭和店鋪等非生產性單位全面開展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二氧化碳儲值卡”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活動參與者將根據使用的水、電、煤氣等的節約量,換算成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獲得相應點數的獎勵,每個點數最多可獲得相當于3韓元的儲值額,儲值額可以作為現金使用,也可以用來繳納物業管理費,或兌換垃圾袋、交通卡、停車券等。

  “想像在一個碳成為貨幣的國家,我們的銀行卡里既存有英鎊也有碳點。當我們買電、天然氣和燃料時,我們既可以使用碳點,也可以使用英鎊!庇h境大臣大衛·米利班德的設想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夢想。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發改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今年將啟動運行
發改委要求重點企業核算排放 統一碳市場打基礎
中國碳交易試點提速 七省市試點方案年底前面市
深圳明年啟動碳排放交易 800家企業將強制減排
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
我國2012年將全面推進低碳發展和碳交易試點
我國目前碳交易政策形勢以及市場發展分析
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廣州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意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