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地方法規 >> 正文
聚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 禁漁為何一禁就是10年?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9/10/25 8:08:38 用手機瀏覽

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10年禁漁還不夠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余種,特有魚類180余種……但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式。

過去,住在長江邊的人,一年到頭是吃不完的江鮮。近年來,長江刀魚從過去最高產4142噸下降到年均不足100噸,鳳鱭(俗稱鳳尾魚)捕撈產量從最高3252噸下降到不足10噸,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捕撈產量也已不足100噸;“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資源量已大幅萎縮,種苗發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產卵量從最高1200億尾降至最低不足10億尾。

為了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多部委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規定“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目前這一空前嚴格的長江“十年禁漁”措施正在積極推進中。

給長江魚類10年時間休養生息

禁漁,為什么一禁就是10年?

實際上,為了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我國已經長期實行了禁漁期、禁漁區等魚類資源保護制度。自2003年以來,長江全流域實行每年3個月的禁漁制度。然而一旦開漁,過去3個月的繁殖成果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許多魚剛剛出生兩三個月就被捕撈上岸,魚類種群依然無法繁衍壯大。

“每年3個月的禁漁制度在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長江漁業資源急劇衰退的大趨勢!比珖吧鷦游锉Wo分會會長李彥亮說,“亟須實行更大范圍、更長時間的全面禁漁,給長江水生生物留出更多休養生息的空間和時間。”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通常生長4年才性成熟,連續禁漁10年,讓這些魚類有二到三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方能顯著增加。

禁漁時間如此之長,不禁讓人開始擔憂自己的飯桌會不會受影響。不過,業內專家給公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專家指出,據統計長江干流每年的天然捕撈量已從1954年的42.7萬噸降至近年的不足10萬噸,與此同時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相較于每年超過6000萬噸的全國水產品總量,如今長江干流的天然捕撈量微乎其微。因此捕撈漁業退出長江不僅不影響老百姓吃魚,反而有利于長江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禁漁和環境保護修復并重

那么,是不是僅靠禁漁10年就能讓長江恢復往日的勃勃生機呢?

在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周勇看來,長江的漁業資源遭受到了毀滅性破壞,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沿江經濟發展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由于過去排放標準低、執行不到位,大量流入長江,致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另一方面,沿江部分漁民為了獲得捕撈收益,采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進行捕撈,造成轄區內“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因此,僅依靠實行禁漁期制度、禁漁區和專項捕撈許可證,并不能完全實現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目標,還要治理生了“病”的長江生態環境。

周勇認為,做好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除了嚴格執行“禁漁”外,亟須對長江沿線產業進行調整,要全面淘汰關停污染性產業,真正做到“禁漁”與環境保護修復“并重”,確保長江生態環境安全,推動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當地政府也可采取一次性補助與過渡期補助相結合的方式對禁捕工作給予適當支持。相關部門牽頭做好漁民漁船調查摸底、補助對象資格和條件核實、禁捕安排等工作;財政部門牽頭做好財政補助資金安排,并按規定做好審核撥付等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及社會保障領域各項政策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