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管理體制及主要法規政策
1、行業主管部門及管理體制
目前我國水務行業的監管機構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住房建設與城鄉規劃部門、發改委、環保部門、物價管理部門、水利部門、衛生部門以及質量技術監督等多個部門。
供水行業主要監管部門為衛生部門及所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務及環保部門主要對水源、取水及原水進行管理,衛生部門主要對供水出水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污水處理行業監管部門為環保部門,同時,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屬于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重要內容之一,相應受國家住建部、水利部等相關主管部門的管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是公司所處行業的自律性組織,由各城市供水、排水、節水企事業單位,地方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相關科研、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及城鎮供水排水設備材料生產企業和個人自愿參加組成,接受建設部、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是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其主要職能為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法規、政策、規劃、計劃和有關標準,傳播國內外發展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行業管理規范、市場化改革和科技進步,從而推動國內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水務行業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分支,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也是該行業重要的自律性組織。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成立于1993年(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國環境保護工業協會),是由在中國境內登記注冊的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科研、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單位以及中國境內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行業專家自愿組成的社會團體,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全國性、行業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主管業務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行業法律法規
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水務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規范性文件,涉及運營資質、運行質量、項目建設標準、價格管理、供排水標準等諸多方面。水務行業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政策如下:
(1)主要法律法規
(2)行業主要政策
二、行業發展情況
水務行業指由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構成的產業鏈,包括供水、污水設備制造、原水收集與制造、存儲、輸送、水的生產和銷售、水的供應網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與處理、污泥處理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水務行業已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隨著市政公用事業的逐步放開,我國水務行業正經歷由政府高度壟斷到逐漸開放向市場化過渡階段。
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務項目建設投資,2017年7月,國家財政部、環保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強調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明確了部分開展PPP模式強制試點,市場范圍拓展到農村環境治理、固廢處理等領域。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驅動下社會資本多以PPP模式積極參與水務項目投資,一定程度緩解了政府支出壓力。伴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水務行業進入成熟期,對水利基礎設施需求增長放緩,相關配套設施較不健全的縣級市及鄉鎮地區成為主要涉水項目落地區域。
三、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水務行業正處于市場化改革階段,水務行業具有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化不足、區域保護格局明顯、行業集中度較低等特點。預計,隨著我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斷擴大,水務行業市場化服務需求將逐步突出,行業將呈現資源整合與跨區域發展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