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41戶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取得哪些成效?
王常松:從審計調查情況看,41戶中央企業都成立了負責節能減排工作的專門機構,制定了工作規劃,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如加大資金投入、淘汰落后產能設備、推進脫硫設施建設和創新生產技術工藝等。通過“十一五”前兩年的努力,41戶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2007年底,其中36戶重點耗能企業已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節能879.81萬噸標準煤的目標;與2005年相比,41戶中央企業2007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1.64%,25戶石化、鋼鐵及有色金屬企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24.57%。
記者:審計調查發現了哪些主要問題?
王常松:此次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有的企業節能效果不佳。如主要產品單位能耗上升。二是10戶中央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標。2006年和2007年,有的企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當地政府下達的年度排放控制量一倍以上。三是9戶中央企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個別企業生化排污口2006年的化學需氧量最高排放濃度超過地方標準的5倍,個別企業2007年的二氧化硫最高排放濃度超過國家標準的1.41倍。
記者: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
王常松:我看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財政應適度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節能減排項目,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節能減排投入機制。二是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全面跟蹤重點監控污染源企業的污染物治理工作進度,尤其關注企業環保配套措施建設、自備電廠脫硫治理進度,完善和推廣節能發電調度、差別電價、排污權交易等措施。三是進一步嚴格控制高耗能和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擅自開工建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項目。四是要加大研發投入和加強研發能力建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力度,健全節能減排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
記者:對審計發現的問題,中央企業和有關部門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
王常松:41戶中央企業和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此次審計調查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采取積極措施進行了整改,并且把落實整改與加強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效果。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有的企業關停了小火電機組;有的企業加強了對舊生產線的改造,開始分批淘汰現有落后設備。二是加快脫硫改造和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進程。有的企業對自備電廠鍋爐完成了符合排放標準的脫硫改造;有的企業在脫硫改造設施建成投運前,采取減少鍋爐運行小時數和購進低硫煤等方法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濃度;有的企業將鍋爐脫硫改造在線監測裝置列入了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三是修改完善了節能減排管理和考核制度。有的企業重新梳理了節能減排管理體制和機制,層層落實各管理層的職責和目標任務,嚴格內部管理和考核;有的企業積極與地方環保部門溝通,規范污染物排放數據統計工作。四是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加強對脫硫設施的運行監督和脫硫電價改革。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