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三:GDP與用電量為何不同步?
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1%,而作為經濟重要“風向標”的用電量卻是同比負增長。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需求下降之間的背離現象,成為近期國內外媒體討論的熱點。
對此,張國寶用了很長時間來解釋這個問題。他首先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國三次產業結構有了較大變化,其中第二產業增幅大幅下降,而第三產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另外,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比去年同期下降。這反映在電力消費上,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減少324億千瓦時,其中主要減少在第二產業上,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都是增加的。

同時,工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通常,重工業用電大體上占工業用電的80%。一季度,輕工業生產增加了6.8%,而重工業只增長4.5%。而且,高耗能的重工業生產降幅更大,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幅下降3.61個百分點。高耗能的產業降幅很大,而那些耗能小、與民生有關的行業增長較快,這也影響了用電量。
張國寶指出,高載能產品的去庫存化,也是導致能源消費、電力消費和GDP的增長不一致的重要原因。隨著國家增加投資,鋼鐵、有色等高耗能產品的需求開始回升,但回升的需求的一部分來自于過去的庫存,而不是當期的生產,也就是說一部分能耗是過去的。
“也要注意到,我們的技術確實在進步,我們行業的節能也取得了成果。”張國寶介紹說,一季度像冶金、有色、石化、化工、醫藥等傳統產業能耗在下降,而電力行業自身的消耗也在下降,總計節省了946億千瓦時的電量。
張國寶指出,經濟增速和用電量不同步的問題,是國際經濟周期變動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不光中國發生這種現象。過去50年當中,每年中國GDP和電力增長的彈性系數差異非常大,但每十年來看卻是一模一樣的,都是0.8(GDP增速/電力增速)。
熱點四:核電中長期規劃會怎樣調整?
2007年,國務院頒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當時的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的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近期,隨著國家核電建設步伐的加快,有關調整核電發展規劃的討論非常多。
對此,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指出,從節能減排來說,核電屬于零排放,應該是大力發展的。從能源結構來說,當時預計2020年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是10億千瓦,核電占4%,也就是4000萬千瓦。但現在電力裝機容量已達8億千瓦,按照4%來說到2020年核電裝機就不只是4000萬千瓦。另外,經過20年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核電在設計能力、運營管理能力、設備制造能力、人力資源培養等幾個基礎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以,大家都積極呼吁提高核電發展的規劃目標。
孫勤表示,盡管大家都希望核電規劃目標有比較顯著的提高,但國家能源局把握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原則,認真慎重對待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到2020年核電占電力總裝機容量5%左右應該是比較適合的。到去年為止,核電占整個世界發電量的比例是15%,中國只占2%,到2020年核電占我國發電量的比重預計會提高到7%至8%,這說明中國核電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作為整個規劃不僅僅是‘量’的問題,實際上規劃還強調‘質’的問題!睂O勤強調說,通過這次核電規劃的調整,到2020年中國核電將進入自主發展的階段。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