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3年7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洞蜈A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仍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我國燃煤鍋爐整治、電廠超低排放、工業提標改造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固定污染源的減排空間正在逐漸減小,移動污染源NOX和PM2.5排放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部分空氣質量改善走在前列的城市,工業排放體量較小,移動源排放貢獻更加突出,如北京、上海、杭州、濟南、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移動源排放已經成為當地PM2.5的首要來源。
通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控制體系,并且隨著國六汽車排放標準的實施,機動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將進一步大幅下降。而非道路移動源的排放控制長期滯后,其相應的NOX和PM的排放量已與機動車相當(見圖1),急需強化相應的排放控制。
相比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的管理難度更大。一方面,非道路移動源種類繁多,包括建筑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港作機械、火車和飛機等,這些機械和運輸工具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協調管理的難度更大。另一方面,非道路機械使用年限更長且更加昂貴,如船舶和重要的建筑施工機械的使用年限可長達20-30年以上,需要更長的時間周期才能逐步更新替換所有機械。
鑒于上述原因,在非道路移動源的排放管理中,無法完全照搬道路機動車管理的相關經驗,需要根據非道路移動源的特點進行調整和創新,建立一套非道路移動源排放控制體系。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推動老舊非道路柴油機的改造升級。鑒于非道路機械使用年限長、購置成本高的特點,大量地淘汰更新非道路機械難以實施,因此,通過對老舊非道路柴油機進行改造升級,以滿足更嚴格的排放要求,將是更加切實可行的方式。然而改造項目并非適用于所有柴油機,而且改造項目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改造后的運行維護與管理,這些工作都需要
專業的技術團隊來提供支撐。建議相關管理部門盡早開展改造項目試點,積極總結和推廣經驗,推動老舊非道路柴油機的改造升級。
第二,實施低排放區,探索零排放區,鼓勵電氣化。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鼓勵城市劃定非道路機械低排放區,進而限制高排放機械在劃定區域的使用,從而保護劃定區域內的大氣環境。這對加速淘汰老舊高污染移動機械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缺乏對先進技術的鼓勵政策。在實施大范圍低排放區的同時,應積極探索一定范圍的零排放區,以鼓勵非道路移動源的電氣化,特別是在港口區域、旅游區及城市核心區。
第三,制定實施船舶排放國際控制區。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中國占據了7個,因此,船舶排放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視,將成為未來的控制重點。為了控制船舶大氣污染,中國從2015年開始實施國內排放控制區。盡管這一政策有效地降低了港區的污染物濃度,但國內排放控制區的實施水域范圍有限,且NOX要求無法適用于非中國籍船舶?紤]到將來船舶污染控制的緊迫需求,我國應該盡快完成船舶國際排放控制區方案,爭取在2025年以國際排放控制區承接取代國內船舶排放控制區。
排放控制長期滯后的非道路移動源,將成為未來許多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和機構宜盡早開展非道路移動源管理研究和戰略部署,建立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美麗中國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