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了解企業概況:
1、企業名稱、地址、隸屬關系、性質、經濟規模與構成、企業生產活動的歷史,發展和現狀,在地區或和行業中的地位。
2、企業主要生產線、生產能力、主要產品及其產量。
3、企業能源供應及消耗概況,能否滿足當前生產和發展的要求。
4、企業近年來實施了哪些節能措施項目、節約效果與經濟效益如何。
5、能源管理機構及人員狀況。節能負責人與聯系方式。
6、企業能源管理制度、、能源使用規定、耗能設備運行檢修管理制度、能源使用考核制度、對節能措施的檢查制度,各種崗位責任制度及執行情況。
7、企業主要生產工藝(或工序、生產線)簡介
(二)企業能源計量與統計情況:
1、企業用能系統及用能設備的能源計量儀表器具的配備情況、儀表的合格率、受檢率等。
2、企業購入能源計量情況。購入、外銷、庫存能源財務數字與計量數據的核查,確定企業在購入、外銷、庫存環節的損失。填寫概念能源平衡表。
3、企業能源轉換環節的能源平衡計算能源轉換單耗,確定企業的終端能源消費,構建企業能源轉換的投入產出平衡表,與計算投入產出系數。
4、企業能源分配使用計量情況。輸送與分配過程的能源計量情況;按車間或基層單位計算出能源計量率。自上而下終端消費數據與自下而上終端消費數據核對,確定企業內部輸送與分配過程的能源損失與公共部門能源消費的合計。
5、構建綜合能源平衡表,評價企業能源計量管理,計算相應指標。
6、填報國家統計部門要求的報表和能源審計要求報表,根據以上報表構件時數據的完善或缺失程度,評價企業能源統計制度與管理水平。多數情況下需要作出估計和間接取數。但是必須作出專門的說明。
(三)主要用能設備運行效率監測分析
1、本行專家進行現場勘察。確定需要重點監測的環節與設備。作出專家經驗判斷。
2、已有國家節能監測標準的用能設備的節能監測狀況,(節能監測國家標準規劃目錄:通則、供能質量、工業鍋爐、煤氣發生爐、火焰加熱爐、火焰熱處理爐、工業電熱設備、工業熱處理電爐、泵類機組及液體輸送系統、空壓機組與壓風系統、熱力輸送系統、供配電系統、制冷與空調系統、空氣分離設備、內燃機拖動設備、電動加工與電動工藝設備、電解電鍍生產設備、電焊設備、用汽設備、活塞式單級制冷機組及其功能系統、風機機組與管網系統、蒸汽加熱設備)
3、已經有地方節能監測標準的用能設備的檢測狀況,(地方中心與企業負責收集資料)
4、節能檢測標準化規劃中的行業專用耗能設備與耗能工藝,按照相應的安裝、運行、檢修、出廠試驗獲得的能源利用效率狀況
5、與相應標準、規范、定額的差距分析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