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能源審計這個手段,對企業的能源消費狀況、管理水平、利用效率、消耗指標、財務過程、綜合利用及環境效果進行檢查、測試、診斷、咨詢和評價,排查節能障礙和浪費原因,查找節能潛力,提出整改措施,制訂節能目標和規劃,最終目的是促進企業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合理手段,對企業能源利用狀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服務,通過技術進步,制度創新,改善管理,推動企業節能降耗工作,使企業提高能效水平,從粗放管理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是開展企業能源審計的主要目的。
根據我們十多年開展企業能源審計的實踐,認識到開展企業能源審計有以下重要意義。
1、企業普遍消耗高,效益低,與外部世界差距大。如南陽市,全市一年消耗煤炭700多萬噸、電力60多億千瓦時、石油100多萬噸,折算成標準煤約1000萬噸,完成GDP1000億人民幣,每萬元GDP消耗能源約1.6噸標準煤左右,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僅32%,其中煤炭30%、電力為45%,大大低于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工藝落后、管理粗放、浪費能源、資源的情況十分嚴重。通過能源審計,找準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明確方向、挖掘節約潛力,十分必要。
2、從企業生產成本構成的比例看。如果企業生產成本為100%的話,其中能耗、物耗費用占60—80%,據統計,全國平均水平為75%;其他部分:員工工資占10%左右,國家稅收10%左右,照此分析,企業要提高效益,多創利潤,國家稅收是不能少交的,職工的工資福利也不能少發,唯一的出路在降低能耗、物耗上,努力提高投入產出比。這一塊占的比重大,節約潛力也大,多數企業管理不善,流失嚴重,審計成效也很大。
3、從已經審計企業的情況看,非常必要。經過審計的企業,都普遍存在著管理不善、計量不全、考核不嚴、漏洞大、流失嚴重、資源配置不合理、設備運轉效率低等問題。一般情況下,通過對一個企業的審計,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物資流失浪費少則幾十萬元,多則幾百萬元,上千萬元。許多企業的垮臺破產,往往是管理不善造成的,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多、非常驚人。如我們對一家水泥生產企業的審計中,發現其進廠煤與生產實際用煤的數量相差近10000噸,占其年用煤量的1/5,經審計核查后,發現是進廠煤控制不嚴、計量不準,估算、測算。造成嚴重虧噸,加大了生產成本,經整改后,年節約原煤近萬噸。
4、開展能源審計是加強節能執法的需要。在我國加入WTO之后,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要與國際接軌,企業的運做方式主要是市場化,節能工作也要依靠法制。利用能源審計加強對企業節能活動的監管,使國家節能法令在企業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