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相對煤炭價格而言,電價改革直接面向社會、涉及千家萬戶,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難度的確很大。”謝進說,“但時至今日,電價問題所引發的各類矛盾有增無減,改革的迫切性日趨強烈,而我國電價改革的關鍵,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形成機制和適應市場變化的常態調整機制。”
朱成章說:“價格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步險棋,其實質是由行政定價改為市場定價。而電價改革能否深入,首要問題是政府的決心,只有下決心讓電價走向市場,才談得到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和步驟問題!
電價改革不能“一漲了之”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電價水平總體偏低,每次電價改革都似乎都是上調電價。”胡兆光強調說,“但電價改革的目的決不是為了漲電價,也不能只停留在漲電價的層面上!彼J為,電價改革不是單純的“煤電價格聯動”,關鍵應該是“理順電價形成機制”。
電價改革不僅是電力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涉及整個能源乃至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說:“電價不只是電力行業的事,也是整個能源的事。如果電價不理順,能源行業也要出大問題!
與電價改革最直接的是煤炭。沙亦強說,“深化電價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被寫進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國家已充分認識電力改革遲滯所產生的許多矛盾,決心通過深化以電價改革為核心的電力改革促進電力可持續發展。
朱成章指出,電價問題不只是指電價水平,還包括電價結構和電價與其他能源的比價。他說:“我們長期以來只關心電價水平,忽視了電價結構和比價。由于電價結構不合理,交叉補貼嚴重,被補貼用戶電價水平偏低,與其他能源比價不合理,不僅造成了電力能源浪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專家們認為,我國電價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堅持市場化方向,逐步構建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而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應確定“市場定價為主,政府管制為輔”的電價形成模式,最終真正實現發電環節“競價上網”,同時建立有利于促進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輸、配電價格機制,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狀況的銷售電價體系。
“要推進電價改革,真正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必然會涉及電力體制改革的又一個深層次問題——電力下游即電網企業輸配電分開的問題!眹译娏ΡO管委員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這才是我國電力改革的深水區。”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