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新能源將成“后危機時期”發展引擎
“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同時也有科技創新的機遇。每一次金融危機都伴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而科技革命又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新能源很可能形成一個新的引擎! 科技部部長萬鋼昨日在“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上說。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已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新能源則是節能減排科技的對癥之藥。
節能努力被工業結構重型化抵消
近期,為了促使企業開工,一些地區出現了盲目擴大高耗能產業的苗頭,并針對高耗能產業出臺了優惠電價政策。本月7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電監會、能源局聯合發文,取消了各地針對高耗能企業實施的優惠電價政策。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趙家榮昨日在博覽會上說:“如任其發展,不但前幾年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的成果得不到鞏固,還會讓經濟發展付出更大的環境和資源代價!
據他介紹,今年中國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將關停小火電機組1500萬千瓦,淘汰電解鋁落后產能1000萬噸、煉鋼產能600萬噸、造紙產能50萬噸,此外還將落實差別電價政策。中央財政將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中央將進一步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2008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4.59%,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4.42%和5.95%,共關停小火電機組1669萬千瓦,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1300萬千瓦的目標,電解鋁、煉鋼、造紙產能的淘汰也進展順利。
不過,中國產業結構的重型化格局并未改變。
趙家榮說:“2008年與2005年相比,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沒有上升,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卻由47.7%上升到48.6%。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還下降了2.1個百分點,高耗能工業的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平均增速。雖然加大技術進步和強化管理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實現的成果卻被工業結構重型化抵消。因此,我國的環境壓力還在繼續加大!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