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能源評論》雜志的創刊會上,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保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價格改革的步伐不應放慢,不能以能源需求粗放增長換來經濟發展,而且在這一輪財政刺激政策中,應該警惕那些高耗能的項目上馬。
記者獲悉,目前在西部地區,由于地方政府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將電價下調,此舉極有可能刺激高耗能企業重新上馬的熱情。據悉,發改委已經在研究相關對策。
西部下調電價可能刺激高耗能項目上馬
在4萬億的財政刺激政策出臺后,為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國家能源局決定開工建設一批產業拉動大的能源項目。去年12月15日,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寧東大型煤電化基地”開工,總投資近400億元的8個能源化工項目建設在該基地啟動,這是我國能源建設史上迄今為止一次開工規模最大的煤電化項目群。此外,一批核電項目也在計劃開工之列。
不過,不少專家擔心,中國投入4萬億元拉動經濟增長的消息傳出后,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一些新的高耗能項目因此可能會渾水摸魚匆匆上馬。盡管目前還沒有傳來比如電解鋁、鐵合金等上馬的消息,但記者獲悉,為了穩定經濟增長,目前不少西部地區出臺對高耗能行業的優惠電價,而此舉極有可能為高耗能產業提供方便。
在2008年底,為刺激用電量的上升,內蒙古最先決定下調工業用電電價,將鐵合金、多晶硅等7種高耗能產業的生產用電在現行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下降0.08元;黑色金屬冶煉、有色冶金及深加工企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下浮0.045元。隨后,其他西部省市紛紛效仿,寧夏、云南也相繼下調了工業電價0.03元/千瓦時、0.06元/千瓦時,以期在經濟增長放緩和下游需求萎縮的背景下,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關于各地方要出臺優惠電價政策,周大地表示不同意這種做法。他認為,電力行業本來就嚴重虧損,同時肩負非常重要的建設任務,還要償還銀行貸款,如果這個情況下再把電價降下去,電力企業的發展前景很難預料。在《能源評論》雜志的創刊會上,周大地還認為,如果單純依靠降低能源價格來支持高耗能企業的增長,這是重復過去的老路。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