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政策解讀 >> 正文
《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損害生態環境無法修復須貨幣賠償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8/7/8 13:55:26 用手機瀏覽

《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方案》提出,今年起在全市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力爭到2020年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斗桨浮访鞔_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原則,促使賠償義務人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的,實施貨幣賠償,用于替代修復。

四種情形將被追究損害賠償責任

《方案》明確了應當依照本方案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四種情形。第一種是,在國家和市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確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以及本市生態保護紅線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的;第二種是,在上述區域以外的地區直接導致區域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等級下降,或造成耕地、林地、綠地、濕地、飲用水水源地等功能性退化的;第三種是,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第四種是,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后果的。

涉及人身傷害、個人和集體財產損失要求賠償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不適用《方案》。

損害賠償包括清除污染費等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清除污染費用(含應急處置費用、環境監測費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生態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的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調查、鑒定評估等合理費用。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個人作為賠償義務人,應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做到應賠盡賠。

根據國務院授權,市、區政府作為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規劃國土、環保、水務、農業、園林綠化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和《方案》規定,對行政執法、投訴舉報和司法機關移送的線索,經立案調查確認單位或個人的違法行為符合《方案》規定的情形,應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探索建立損害賠償磋商機制

《方案》同時提出要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機制,經調查發現生態環境損害需要修復或賠償的,賠償權利人就損害事實和程度、修復啟動時間和期限、賠償的責任承擔方式和期限等具體問題與賠償義務人進行主動磋商,達成賠償協議。經兩輪磋商或者6個月內磋商未達成一致的,賠償權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門或機構應當及時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民事訴訟。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賠償權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門或機構應組織或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構對磋商或訴訟后的生態環境修復效果進行評估,確保生態環境得到及時有效修復。賠償義務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的,實施貨幣賠償,用于替代修復。賠償資金作為政府非稅收入,全額上繳同級國庫,納入預算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