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1:52:23 用手機瀏覽 |
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對解決邊疆、海島、偏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用能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特制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十五"規劃。
一、現狀與問題 在過去幾十年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的基礎上,"九五"時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初具規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取得長足進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初具規模。到2000年底,全國從事太陽熱水器研制、生產、銷售和安裝服務的企業有1000多家,年生產量達610萬平方米,產值超過60億元;全國太陽熱水器擁有量達2600萬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太陽光伏電池組件的年生產能力達到5兆瓦,生產企業(含組裝及銷售企業)40余家,累計用量已超過15兆瓦。"九五"期間,我國大型并網風力發電發展迅速,年均增長率約為50%;到2000年底累計建成26個風電場,形成了34萬千瓦的發電能力,使我國風力發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全國累計安裝使用小型風力發電機19萬多臺,為解決西部無電地區農牧民生產生活用電發揮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底,全國共建成近1000座工業廢水和畜禽糞便沼氣工程,形成了約6億立方米/年沼氣生產能力。全國累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1300多處,其中地熱采暖面積已逾1000萬平方米;地熱電站總裝機容量約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太陽能技術方面,國產晶體硅電池效率達到了11-14%,比"八五"時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太陽能熱利用技術中,太陽熱水器技術性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其應用方式已由季節性、間歇式應用發展到全天候、連續性應用;中溫集熱器、太陽能熱利用與建筑一體化技術開發取得實質進展。在風力發電方面,我國自主開發的200-300千瓦級風電機組的國產化率已超過90%;600千瓦機組樣機的國產化率達到80%左右。我國具備了自行研制開發容量從100瓦到10千瓦的10多種小型風力發電機的能力;還開發了一批風光、風柴聯合發電系統。大中型工業沼氣工程和農村戶用沼氣池技術應用不斷拓展,已成為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和環境質量的一項有效技術措施。秸稈等生物質高效利用試點工程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地熱采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熱泵等新技術的引進進一步提高了地熱利用的價值。
盡管"九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從總體上看,產業整體實力不強,市場競爭能力弱,一些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產業化發展面臨技術、資金、市場、機制等各方面的障礙。
總體技術水平不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興產業,與常規能源技術相比,仍處于發展初期,企業生產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一些原材料和產品國產化程度低,加大了產品的生產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水平。
市場發育不成熟。目前,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品大多缺乏系統的技術規范,產品質量標準不完善,質量檢測和監督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地方保護、惡性競爭等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還不完全具備與常規能源進行競爭的能力。以風力發電為例,盡管"九五"期間風電場建設平均單位投資已由10000-10500元/千瓦下降到8000-8500元/千瓦,但上網電價(含增值稅)平均水平仍然在0.60-0.70元/千瓦時之間,遠高于常規能源發電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資、稅收、價格、財政等方面的激勵政策。
融資渠道不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個新興產業,資金短缺又缺乏融資機制是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障礙,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融資渠道和探索各種融資方式。
二、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國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潔使用化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替代能源,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在實施可持續能源戰略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提高技術水平,推動產業發展,已成為實施可持續能源戰略的重要措施。
。ǘ┬履茉春涂稍偕茉撮_發利用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選擇。 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國西部地區不僅常規能源資源豐富,而且可再生能源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等也非常豐富。發揮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在加強常規能源資源開發的同時,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方面,這不僅可以緩解西部邊遠地區能源短缺問題,逐步改變沿襲千百年的傳統的用能方式和炊事方式,而且可以從源頭上改善生態環境,為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ㄈ┘尤隬TO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在面臨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競爭和挑戰。由于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整體實力不強,仍然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面對國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如太陽能光伏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僅相對于國際八十年代水平,客觀上處于劣勢。面對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加快技術進步和機制創新,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迅速發展。
三、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ㄒ唬┲笇枷 "十五"時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加強宏觀引導,培育和規范市場,逐步實現企業規;a品標準化、技術國產化、市場規范化,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上一個新臺階。
(二)主要目標 2005年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電和生物質能傳統利用)年開發利用量達到13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近1000萬噸碳的溫室氣體及60多萬噸二氧化硫、煙塵的排放,為130萬戶邊遠地區農牧民(約500-600萬人口)解決無電問題,提供近20萬個就業崗位。
2005年全國太陽熱水器年生產能力達1100萬平方米,擁有量約6400萬平方米;形成5-1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全國太陽光伏電池年生產能力達到15兆瓦,形成應用器件配套齊全的太陽光伏產業,累計擁有量達到53兆瓦。2005年并網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0萬千瓦,形成約15-20萬千瓦的設備制造能力,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2005年地熱采暖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工業有機廢水和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及生物質氣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式形成近20億立方米的燃氣供應能力。
四、發展重點 太陽能光熱利用 重點發展熱管型平板集熱器、內置金屬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熱管、真空管悶曬熱水器以及太陽熱水系統的應用軟件和硬件;研究和開發太陽能熱利用、采暖、空調等與建筑一體化技術;推廣太陽光伏發電系統。
風力發電 開發600千瓦級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實現規;a;研究開發無齒輪箱、多級低速發電機、變速恒頻等新型風力發電機組;提高10千瓦以下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的生產技術水平,推廣風/光互補、風/柴互補和風/光/柴聯合供電系統。
生物質能高效利用 重點發展利用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高濃度工農業有機廢水的大中型沼氣工程,提高沼氣專用設備技術水平。加快開發生物質型煤和高效直接燃燒設備的開發利用。
地熱利用 加快地熱回灌技術的研究,地熱利用設備生產和成套設備技術開發。加快地熱源熱泵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提高設備國產化程度。
五、對策與措施 。ㄒ唬┭芯恐贫ü膭畎l展的政策 研究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稅收優惠政策和發電上網的鼓勵政策,通過有效的政策激勵,拉動市場有效需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采取政策傾斜等措施推動西部地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開發和產業化建設。
。ǘ┩苿蛹夹g進步,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 圍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重點,加快科技開發,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實行產學研聯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術和新產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和規格,降低成本,形成一批用戶信得過、國內外有較高信譽的名牌產品;組織重大技術示范,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引導,提高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水平和設備制造的能力。
。ㄈ┙M織實施示范工程 組織實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示范工程。積極引導太陽熱水器生產企業參與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太陽熱水器作為建筑構件制造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擴大應用領域。
繼續實施風電設備國產化示范工程。選擇資源條件好,經濟實力強的風電場,建設10萬千瓦級示范風電場;支持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力發電設備及零部件。通過國產化示范工程降低設備造價,使風電場初始投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組織實施蔗渣熱電聯產技術商業化示范工程和生物質發電上網商業化示范工程。
。ㄋ模┓e極培育和規范市場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建設。繼續組織制定和修訂有關產品和零部件的國家標準,包括產品性能、試驗方法和能效標準以及系統的安裝、設計等國家標準。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質量保證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級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質量控制體系。組織開展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及零部件的檢測、認證工作;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太陽光伏系統及部件的質量檢測體系。
建立產業化技術服務體系,實施項目招投標制度、工程質量監理和評審制度,鼓勵發展工程建設、技術咨詢、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為主的中介服務。
。ㄎ澹┘哟笮麄、培訓和信息傳播的力度 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以及黨和政府對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針、政策。對從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加強信息交流,支持建立一些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網站,通過信息傳播,引導產業發展。
。⿵V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積極利用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政府的資金和技術,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