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政策解讀 >> 正文
環境保護部印發《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7/7/6 14:47:13 用手機瀏覽

 環境保護部于近日首次以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了《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HJ2301-2017),以期進一步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加強和規范火電廠煙氣、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火電行業污染防治措施升級改造與技術進步。日前,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就這一技術指南的相關問題以及如何理解、貫徹這一技術指南,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請介紹一下制定《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必要性和背景情況。

  答:本《技術指南》制定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環境改善的要求、火電發展的要求、技術進步的要求、環境管理的要求”4個方面。

  一是環境改善的要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空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持續發生的大面積霧霾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環境空氣質量的關注。導致霧霾的主要內因是燃煤、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工業污染排放,而其中燃煤量巨大成為多數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據統計,中國電力行業耗煤量約占全國煤炭總消耗量的一半,控制燃煤電廠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就成了重中之重。

  二是火電發展的要求!笆濉逼陂g或更長時間內,我國經濟仍需保持中高速發展,能源發展、電力發展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的剛性需求。從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來看,火電以煤電為主,并且仍然是中長期電力發展的主流。因此,制定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就顯得格外重要。

  三是技術進步的要求。2014年6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確“提高煤電機組準入標準,新建燃煤發電機組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氣機組排放水平”。各級政府與煤電行業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大力推進煤電“超低排放”行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減排技術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現有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工程在應用中也出現部分工程將各種技術簡單堆砌,造成改造費用過高、能耗過高等諸多問題。為更好地落實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在2020年前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迫切需要制定有關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的技術指南,引導企業選擇可靠合理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

  四是環境管理的要求。我國的環境管理已轉移到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上,并且正在積極推進企業的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基于排放標準的可行技術體系,推動企事業單位污染防治措施升級改造與技術進步”;環境保護部發布《火電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中明確可行技術的相關要求參照行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為適應當前的環境管理新形勢,環境保護部啟動“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工作,以指導火電行業全過程、全因素污染防治技術應用,推動火電企業排污許可證的實施與管理,增強環境管理的科學性。

  記者:《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有哪些亮點?

  答:一是明確顆粒物術語和定義。燃煤電廠排放煙氣中不僅含有除塵器未能完全收集的煙塵顆粒,還包括煙氣脫硫、脫硝過程中產生的次生顆粒物。因此,本《技術指南》中首次將燃煤電廠排放煙氣中的“煙塵”定義為顆粒物,即懸浮于排放煙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顆粒狀物質。

  二是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濕法復合塔脫硫技術與pH值分區技術。近5年來,隨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趨嚴,污染治理技術發展迅速,為實現二氧化硫超低排放,主要采用復合塔技術和pH值分區技術,通過調整塔內噴淋布置、煙氣流場優化、加裝提效組件等方法提高脫硫效率,形成多種新型高效脫硫工藝。

  三是指南不僅明確煙氣達標可行技術,還明確了超低排放可行技術,并優化技術路線,為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規范超低排放,引領行業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本《技術指南》中提出,燃煤電廠在選擇超低排放技術路線時,應遵循“因煤制宜,因爐制宜,因地制宜,統籌協同,兼顧發展”的基本原則,選擇技術成熟可靠、經濟合理可行、運行長期穩定、維護管理簡單方便、具有一定節能效果的技術。同時,本指南還通過圖或表等直觀易懂的表達方式分別給出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選擇方法,給出了典型的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

  以顆粒物為例,目前典型技術路線有以下3種:以濕式電除塵器作為二次除塵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以濕法脫硫協同除塵作為二次除塵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以超凈電袋復合除塵為基礎不依賴二次除塵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工程實際應用中需考慮不同污染物治理設施之間的協同作用,針對不同燃煤電廠的具體條件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

  記者:如何理解《技術指南》中提出的“因煤制宜,因爐制宜,因地制宜,統籌協同,兼顧發展”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原則?

  答:因煤制宜,不僅要考慮設計煤種、校核煤種,更要考慮隨著市場變化,電廠可能燃燒的煤種與煤質波動,要確保在燃用不利煤質條件下,污染物能夠實現超低排放。

  例如,對于煤質較為穩定、灰分較低、易于荷電、灰硫比較大的煙氣條件,選擇低低溫電除塵器+復合塔脫硫系統協同除塵作為顆粒物超低排放的技術路線,是一種經濟合理的選擇。對于煤質波動大、灰分較高、荷電性能差、灰硫比較小的煙氣條件,則應優先選擇電袋復合除塵器或袋式除塵器進行除塵,后面是否加裝濕式電除塵器,則取決于除塵器的出口濃度以及后面采用的脫硫工藝的協同除塵效果,濕式電除塵器是應對不利因素的最佳選擇。

  因爐制宜,主要是考慮不同爐型對飛灰成分與性質的影響。如循環流化床鍋爐,適用于劣質燃料的燃燒,通;曳趾扛,顆粒粒徑較煤粉爐大,排煙溫度也普遍較高,原則上優先選擇電袋復合除塵器或袋式除塵器;對于燃燒熱值較高煤炭的循環流化床,可選用余熱利用的低低溫電除塵器。

  因地制宜,既要考慮改造機組的場地條件,也要考慮機組所處的海拔高程。如采用雙塔雙pH值脫硫工藝、加裝濕式電除塵器、增加電除塵器的電場數等一般都需要場地或空間條件。對于高海拔的燃煤電廠,還應考慮相應高程的空氣影響煙氣條件,從而影響電除塵器的性能。

  統籌協同,煙氣超低排放是一項系統工程,各設施之間相互影響,在設計、施工、運行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各設施之間的協同作用,全流程優化,實現控制效果好、運行能耗低、成本最經濟的最佳狀態。

  兼顧發展,就是不僅要滿足現在的排放要求,還應考慮排放要求的發展以及技術、市場的發展變化。如目前我國燃煤電廠排放要求中,對煙氣中的三氧化硫排放沒有要求,對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要求還比較寬松,技術路線選擇時就應考慮下一步排放限值的發展。此外,污染防治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需要考慮技術進步及其改造的可能性。煤炭市場、電力市場等均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煤質穩定性有無保障,電力負荷的變化與煤電深度調峰對煙氣成分的影響等,在選擇技術路線時都需要考慮。

  總之,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的選擇既要考慮初始投資,也要考慮長期的運行費用;既要考慮投入,也要考慮節能減排的產出效益;既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也要考慮其運行可靠性;既要考慮超低排放的長期穩定性,也要考慮故障時運行維護的方便性;既要立足現在,也要兼顧長遠。

  記者:本《技術指南》與之前2010年發布的《燃煤電廠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試行)》有哪些不同?

  答:與2010年發布的《燃煤電廠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相比,本《技術指南》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9個方面:

  一是調整了適用范圍,本《技術指南》適用范圍與《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2011)一致,其中煙氣污染防治技術以100MW及以上的燃煤電廠煙氣治理為重點。

  二是強化了工藝過程煤塵污染防治技術,增加了灰場揚塵防治技術,增加液氨與氨水的裝卸、輸送與貯存污染防治技術。

  三是煙氣除塵技術方面增加了近幾年發展和應用的低低溫電除塵技術、濕式電除塵技術以及超凈電袋復合除塵技術。

  四是煙氣脫硫技術方面增加了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復合塔脫硫技術、pH值分區脫硫技術;刪除發展前景不佳的等離子體脫硫脫硝技術,增加具有研發價值的資源化脫硫技術。

  五是煙氣脫硝技術方面增加SNCR-SCR聯合脫硝技術。

  六是增加了煙氣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原則、方法及典型技術路線,這是本《技術指南》特色亮點。

  七是廢水治理技術方面增加氨區廢水處理技術和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八是噪聲治理技術方面調整相關噪聲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增加封閉式隔聲機房噪聲治理技術。

  九是固體廢棄物處置方面,隨著電袋復合除塵和袋式除塵技術在火電行業的發展與應用,增加廢棄濾袋的回用與處置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