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交通水運行業節能工作難點和對策
來源:交通節能網 時間:2008/1/8 9:44:50 用手機瀏覽

    在“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末單位GDP能耗與“十五”末期相比下降20%左右這一約束性指標后,節能降耗已上升為基本國策,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2006版)》等一系列文件,并且于今年4月27日,召開了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了強化節能減排工作的八項措施。
    交通行業是耗能大戶,而且以消耗成品油為主,大約占全社會油品消耗量的28%左右(2004年統計資料),今后一段時間,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行業對于石油的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資源約束矛盾,因此,交通行業有責任、有義務把節能工作做實,以減緩國家資源瓶頸約束壓力。
    交通水運行業每年消費的能源總量大約占全行業的1/4左右,燃油消耗總量達到了1300萬噸以上/年,做好交通水運行業的節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水運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我國水路交通(水運)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一個航運大國,2005年,擁有海運船舶2315艘、5414萬載重噸,運力規模上升到世界第4位;內河船舶運力由2000年的2037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3035萬噸,增幅達50%,船舶平均噸位由104噸提高到216噸。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現已達到13.51萬公里,其中通航等級航道為6.29萬公里。我國同時也已成為港口大國,共有1400多個港口,各種生產性碼頭泊位34000多個。2005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49.1億噸和7580萬標準箱,已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位。水運行業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0.2%,外貿進出口貨物的90%是通過港口由海運完成的,港口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
    此外,水運發展在引導生產力合理布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在2006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上表示,水運是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所在,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積極舉措,“十一五”要把加快水運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水運行業節能降耗工作已全面部署,并取得一定成效
    交通部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成立了交通部節能工作協調小組,調整充實了交通部能源管理辦公室成員和職責,并且下發了《關于交通行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指導意見》(交體法發[2006]592號)、《2007年全國交通行業節能工作要點》(廳體法字[2007]7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交體法發[2007]242號)等一系列法規、文件,圍繞規劃、推動、政策、督查、服務五個重點,從強化行業管理、創新發展模式、改進基礎設施、推進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隊伍素質等六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動水運行業節能降耗工作。
    近期節能降耗的工作重點是:加緊研究制定《交通行業節能中長期規劃》,明確交通行業節能工作的目標、任務、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并將有關節能指標納入到交通行業發展規劃中,指導交通行業的節能工作;制定交通行業能源消耗統計及分析方法和交通行業能源消耗統計報表制度,統一方法與手段,使統計數據能夠比較準確并具有可比性,為制定具體節能政策、措施提供數據支持;研究探討建立交通行業耗能裝備的行業準入制度的可行性,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設備進入交通行業;開展交通企業節能示范活動,以點帶面,進一步推動交通企業節能工作向縱深發展,全面提高交通企業節能降耗水平。
    總之,水運行業節能降耗工作已全面部署,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對水運行業的節能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內河船型標準化的開展,淘汰了大量老舊船,提升了內河船舶的平均噸位,起到了明顯的節能效果;特別是中交水運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和中交水運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的組建,使水運行業節能監管體系得以完善和強化,有利于交通部節能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
    三、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重道遠
    盡管“十一五”開局之年,交通部在節能降耗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歷史原因,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節能工作任重道遠。通過調研分析,發現水運行業節能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難點:
    (一)節能管理機制不協調、不健全
    隨著交通行業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原有的交通節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行之有效的節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交通水運行業的節能管理基本處于無序狀態,行業管理缺乏法律依據和抓手,地方管理又對行業不了解,難以抓住重點。這種管理缺位的狀態,表現為交通行業省級以下交通主管部門無專職節能管理機構,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節能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使得國家、行業相關節能文件不能得到充分貫徹、落實。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改變,將造成交通行業節能工作推動不利的后果。
另外,交通水運行業節能服務體系建設滯后,交通部有過去延續下來的節能服務中心,但多數已經改制成自負盈虧的單位,并且人員設備資金嚴重不足,節能專業技術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不能很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交通部自去年起開始重新布點,努力構建節能服務體系網絡,但是要使水運行業節能服務體系有效發揮作用,還有待時日。
    (二)運力結構調整缺乏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激勵政策和手段
    實施運力結構調整是水運行業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舉措,主要表現為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提高船舶噸位,從而大大降低燃油單耗,但實施過程中缺乏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激勵政策和手段。以重慶港航行政部門推行船型標準化為例,該轄區現有4000多條船舶,標準化船舶僅占20%左右,還存在數以千計的大馬力、低噸位船舶急需淘汰、拆解,但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使得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三)節能基礎工作薄弱
    水運行業能源消耗統計、標準制定及節能研究等節能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不僅造成政府宏觀節能決策缺少必要數據支持的局面,而且節能監管也缺少技術標準支撐。從調研情況來看,交通水運行業雖然有能源消耗統計報告制度,多數單位也能按部有關規定執行統計報表制度,交通部所獲取的能源消耗基本數據的準確性令人擔憂;另外,交通水運行業能源標準制定工作,由于缺少資金支持,使得研究工作相對滯后,能源標準體系尚未建立,部分急需的能耗統計、能耗限額標準尚在制定中,需要盡快加以完善、實施。
    (四)固定資產投資體制不利于節能降耗
    目前,從交通水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審批制度來看,規模大的港口投資項目需國家審批,規模小的港口投資項目由地方核準。這種政策反映出我國行業投資管理上存在“控大放小”的傾向,大型港口裝卸工藝先進,雖然能耗總量大,但單耗相對較低,而小型港口裝卸工藝相對落后,能源單耗相對較高,因此,“控大放小”的投資管理模式,實質上是嚴格控制了大型港口建設,放寬了小型港口建設的門檻,不利于從源頭把住節能關,有背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水路交通的建設,這一點值得加以思考。
    (五)能耗增長源頭控制尚不完善
    交通水運行業尚未建立起限制高耗能設備進入水運行業的準入機制,使交通水運行業能耗增長的源頭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航運上,新建船舶及購置的二手船投入運營沒有經過必要的節能審查;港口上,新建工程及改擴建工程節能評估制度也沒有得到充分貫徹執行。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造成的后果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其結果必然是再走“先浪費、后治理”的老路子。
    (六)現代化綜合物流體系急需建設
    從節能角度來看,在內河運輸上,分節駁運輸是一種非常節能的運輸方式,但是近年來,多數航運公司采用的是自航船運輸而不是分節駁運輸,原因在于市場經濟條件下,航運公司間相互競爭,貨源有限,沒有適合分節駁運輸的大宗貨物。水路運輸企業如果優化、整合,搞集約化、規模式經營,就能夠合理調配運力、貨源,做好運輸組織工作,自覺采用先進的運輸方式,提高船舶實載率,從而大大降低運營成本,節能降耗。
    水路運輸方面現代化綜合物流體系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節能降耗,勢在必行。
    (七)基礎設施建設需加大力度
    水運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處于滯后狀態。以重慶轄區為例,目前長江干流已得到治理,但烏江僅能通航350噸以下的船舶,干支聯動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轄區地處長江上游,碼頭建設由于成本高,進展較慢。正是由于水運行業基礎建設相對滯后,造成了長江黃金水道的開發遠不能適應水路運輸發展的需要。
相對其它運輸行業而言,交通水運行業是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如果通過綜合規劃建設,充分發掘出水路運輸運量大、能耗低、污染輕的優勢,將會對交通行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八)節能信息服務需要加強
    目前,市場上節能產品種類繁多,水運企業難以通過市場篩選到可靠的節能技術、產品,特別是在交易成本高,承擔風險大的情況下,在企業推廣應用節能產品、技術和設備就會遇到障礙。另外,企業自身出于提高經濟效益考慮,也需要進行節能挖潛工作,但由于企業自身缺乏能源系統效率比對分析能力和檢測手段,難以發現存在的問題,需要相應的節能技術服務。
從水運行業現狀來看,雖然交通部定期開展節能產品推優活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水運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的功能尚未得到發揮。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水運行業節能管理體系,強化行業管理
理順交通部能源管理部門與地方能源管理部門的關系,建議國家能源管理部門賦予交通部能源管理部門行業管理的權力。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交通各級能源管理機構,并制定相應的規章、政策,形成管理順暢、機制嚴密、考核到位的節能管理體系。
    (二)研究、實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激勵政策和手段
研究、實施類似減免稅費在內的激勵政策,利用“經濟手段”這一無形之手,加快內河船型標準化進程,促進運力結構調整,同時引導水運行業積極主動采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三)投入資金,加強節能基礎工作
加大交通節能降耗科研力度,加強交通水運行業節能降耗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盡快構建交通水運行業能源標準體系,制定實施交通水運行業能耗統計標準、能耗限額標準。
    (四)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
建議交通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港口基本建設項目節能評估管理辦法》,建立項目節能評估一票否決制。通過設立行業能效準入門檻,從源頭把握住港口節能關,有效控制裝卸工藝落后、能耗高的港口建設項目;新建船舶及二手船的節能審查制度也應逐步加以推行。
    (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加強水運資源綜合利用,合理規劃,加大內河航道整治力度,全面改善航道等級結構,形成以高等級航道為主體的層次分明、干支相通、通江達海的航道體系,促進內河水運發展。
    (六)扶持水運節能技術服務中心
建議交通部加快水運行業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重新布點建設的步伐,投入資金、重點扶持,盡快形成網絡。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
    (七)加大宣傳,樹立典型
水運企業是水運行業節能的主體,各企業在節能降耗方面各有所長,因此,有必要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從而可以提高全行業節能降耗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天津傾力打造港口“綠色通道”
“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助推交通節能
2014年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八個方面工作要點
關于下達2013年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通知
2013年度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申請指南(2013年度)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第三方審核機構認定暫行辦法
“十二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初定41億噸標煤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