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國家政策 >> 正文
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1:52:19 用手機瀏覽


  前 言
  紙和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經濟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擁有發達的造紙工業。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紙產品消費迅速增長,進口增加,為造紙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造紙工業可培育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造紙工業和林業關聯性強、互為依存、相互促進。長期以來,我國造紙工業和林業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由于產業間未實現有機結合,紙業發展受林業制約,林業也不能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木材供應越來越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林紙一體化就是打破過去林紙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造紙企業為主體、通過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造紙企業和原料林基地,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化新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國外制漿造紙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為搞好我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做到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科學決策,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關于“積極發展木漿、高檔紙及紙板”和“加強生態建設、加強營造速生豐產林和工業原料林”的精神和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特制定《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
  一、林紙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性    
 。ㄒ唬┰旒埞I基本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共有造紙企業3500多家,分布在輕工、林業、農業等系統,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造紙企業。紙及紙板生產能力4250萬噸。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3780萬噸,消費量4332萬噸,均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消費量33公斤,低于世界人均消費54公斤的水平;造紙產品進出口貿易量2050萬噸,其中進口1875萬噸,出口175萬噸。
  我國已成為世界造紙工業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但造紙工業與世界造紙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原料結構不合理,木漿比重過低。2002年,我國木漿比重僅占21%,其中國產木漿比重僅為6%,國外造紙工業發達國家木漿比重高達63%。二是總量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2002年我國進口商品木漿527萬噸,廢紙687萬噸,紙及紙板637萬噸,紙制品24萬噸,用匯70多億美元。三是企業規模小。我國木漿生產企業和造紙企業平均規模僅為6萬噸和1.2萬噸,而世界(不含中國)平均規模分別達到18萬噸和8萬噸。四是技術裝備落后。整體仍處于國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水平,且國內研究、開發、制造水平較低,大型制漿與造紙技術和裝備依靠進口。五是水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2001年造紙工業排放廢水31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5.4%,噸產品平均耗水高達100噸;COD排放20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3%,其中草漿生產COD排放量又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總量的60%左右,是主要的污染源。特別是我國造紙工業木漿比重低草漿比重高的問題,嚴重限制了我國造紙工業向規模大型化、產品高檔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生產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ǘ┥仲Y源基本情況和林紙分離的影響
  我國現有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很低,僅分別為0.128公頃和9.048立方米。目前我國木材供應嚴重不足!疤毂9こ獭睂嵤┖螅こ虆^內商品材產量將減少1991萬立方米,這使我國木材供應原本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另據預測,2005年我國生產建設用材需求在2.3億立方米以上,2015年為3.3億立方米左右,同年國內生產建設用材產量約為1.7億立方米和1.9億立方米左右,供求缺口將分別為0.6億立方米和1.4億立方米。我國木材需求超出了國內森林資源的承載能力,未來相當時期,我國木材供應仍將處于短缺狀態。
  長期以來,我國造紙工業與林業分屬不同部門管理,林業建設基本上只依靠林業部門一家,由于缺乏制漿造紙工業等強有力的林產行業的帶動,加之資金投入不足,林業稅費過高,我國造紙速生林發展緩慢,人工速生林培育目標不明確,不能形成紙業與林業的良性發展。同時,制漿造紙企業由于缺乏扶持和激勵其積極發展林業的模式和政策機制,所需原料基本依靠商品材供應,沒有固定的原料保證。國內商品材供給不足直接影響了造紙工業發展和木材原料供應。2000年,造紙工業消耗木材900萬立方米左右,僅占全國木材產量的3.3%、工業用材的7.3%。據測算,2005年造紙工業對木材的需求將在1900萬立方米左右,2010年為3600萬立方米以上。因此,急需加快建設造紙林基地,以緩解日益突出的木材供需矛盾,促進紙業和林業共同發展。
 。ㄈ┝旨堃惑w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林紙一體化發展是國際上造紙工業及林業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制漿造紙企業以多種形式建設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并將制漿、造紙、造林、營林、采伐與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使紙業和林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借鑒國外這一成功經驗,加快發展木漿造紙,營造速生豐產林,走林紙一體化發展道路,是我國發展現代造紙工業和林業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有利于實現造紙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造紙工業木材原料供應由自然狀態向集約化、高科技化和基地化方向轉變,將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問題。二是有利于形成以造紙工業為龍頭的產業鏈。造紙企業建設原料基地,實現林、漿、紙產業鏈的有機結合,將會充分調動造紙企業、林場和農民造林的積極性,形成制漿造紙、植樹育林的良性循環。三是有利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與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和速生豐產林建設等結合起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辦法。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采取高科技手段,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并實行輪伐輪作,有利于保護植被。五是有利于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國際上化學木漿生產,噸漿耗水30噸以下、COD排放量30--50公斤;我國化學草漿生產,噸漿耗水高達200噸、COD排放量達1350公斤左右。因此,發展木漿造紙,采用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和節水措施,將大大減少水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的宏觀基礎條件
 。ㄒ唬┱攮h境
  為推動我國林紙一體化發展,國務院批準了《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并已發布執行。該《意見》從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的領導機構、規劃、管理、形式、資金、林木采伐管理和其它相關優惠政策等方面理順了林紙一體化發展的關系,為推動我國造紙工業走林紙一體化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
 。ǘ┰旒埞I基礎
  我國造紙工業發展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造紙工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等體系,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造紙工業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發展潛力已成為拉動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國際造紙跨國公司的進入和我國造紙工業大力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已經具備從世界紙產品消費大國向世界造紙強國轉變的現實基礎。
 。ㄈ┝值刭Y源
  根據國家環?偩帧度珖鷳B環境建設規劃》和原國家計委批復的《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在全國現有林業用地面積26329萬公頃中,規劃商品林經營區面積8181萬公頃,占31%。按照林木速生豐產對降雨的要求,400毫米等雨量線以東的18個省(區),商品林經營區面積約6357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530萬公頃、未成林地面積140萬公頃、宜林地面積1100萬公頃;適宜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的宜林地面積約700-800萬公頃,能改造和培育成速生豐產用材林的現有中幼齡林面積750萬公頃左右,總計約1400-1500萬公頃。因此,我國適宜發展速生豐產林的林地資源豐富。另外,我國是世界上竹子主要生產地區,竹子資源豐富,也能成為較好的造紙纖維原料,利用竹類資源制漿造紙,是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條件的地區要予以充分重視。
 。ㄋ模┧Y源
  我國降雨分布極不均勻,東南沿海地區年降雨量多達1500-2000毫米以上,可充分滿足林木速生豐產對水分的需求;黃淮海平原地區年降雨量在530-780毫米,正常情況下基本能夠滿足適宜樹種速生豐產生長需要;而西北內流河地區,總體而言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不能滿足營造速生豐產林的要求。
  我國水資源分布也很不均勻,長江以南地區水資源豐富,長江以北地區水資源較為貧乏。2000年全國總供水量5531億立方米,總用水量5498億立方米,供需基本平衡。在總用水量中,農田灌溉用水占63%,工業用水占20.7%,林牧漁業用水占5.8%,城鎮及農村生活用水占10.5%。當年全國用水總量中消耗量為301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消耗量占72.5%,工業消耗量占9.8%,林牧漁業消耗量占6.9%,城鎮及農村生活消耗量占10.8%。我國水資源使用和消耗主要是農田灌溉。從全國水資源供求總量看,造紙工業的發展要建立在增加水資源總用量上已沒有多大的余地,應通過調整用水結構和降低造紙工業用水單位消耗,減少耗水量大的草漿造紙比重,解決造紙工業的用水問題。
  (五)水環境
  近十年間,全國七大水系普遍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北方河流水體污染程度高于南方河流。七大流域COD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91%,排放狀況近年來總體有所改善,但海河、淮河、黃河的COD排放仍很嚴重。為改善水環境,《全國環境保護“十五”計劃》提出,2005年全國COD排放總量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削減10%。因此,造紙工業發展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通過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發展木漿造紙,以達到在產量增加的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2005年造紙工業污染物總量削減10%的目標。
  三、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ㄒ唬┲笇枷
  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要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認真貫徹《關于加快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過去林、紙分離的經營管理模式,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制漿造紙企業和營造林業基地,以資本和經濟利益等多種形式為紐帶,著力培育和發展林紙一體化的大公司、大集團,建立集制漿造紙與植樹造林于一體的產業化新格局,提高我國造紙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要因地制宜,根據造紙工業的特點,優先在水資源充足、河流自凈化能力強、降雨豐沛、樹木生長快的地區進行。
 。ǘ┗驹瓌t
  1、內外結合。我國政治穩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投融資環境大為改善,造紙產品市場需求前景廣闊,造紙工業急需進行以木漿為重點的原料結構調整,加快造紙工業發展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目前在國內尚有大量可造林的荒山、荒地,結合退耕還林和退田還湖,營造經濟林,實現林業生產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應在國內加快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鑒于我國木材資源短缺,充分利用國外木材資源發展木漿造紙,符合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需要和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精神?紤]到在國外投資建設林紙一體化項目,我國企業尚缺乏經驗,宜先行試點,再逐步推廣。
  2、因地制宜。我國疆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水資源、造紙工業基礎、林業狀況、交通條件和環境狀況各不相同,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涉及面廣、周期長、投資大,國家必須加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生產能力,分步實施,并根據各地情況和建設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建設項目,防止一哄而上。同時,要做到擇優扶強,優先支持制漿造紙重點骨干企業發展。要處理好造紙林基地與耕地的關系,鼓勵利用荒山、荒地、灘涂等造林,防止占用耕地,保護基本農田。
  3、保護環境。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要突顯水資源節約、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改善,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項目建設要鼓勵采取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節水措施,選用國際上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及裝備,減少污染物的發生和水資源消耗,努力做到廢水達標排放,并通過“以新代老”等措施,確保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穩定削減。
  4、規模效益。林紙一體化建設要切實貫徹經濟規模的要求。鼓勵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聯合和重組。對新建項目要突出起始規模,起始規模為:化學木漿單條生產線能力一般要達到年產50萬噸及以上;化學竹漿單條生產線能力一般要達到年產10萬噸及以上;化學機械木漿單條生產線能力要達到年產10萬噸及以上;造紙單條生產線能力要達到年產10萬噸及以上。
  5、調整結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在草漿比重大、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要關閉現有落后的不符合經濟規模要求的草漿造紙生產線,對草漿生產能力進行必要的重新整合,同時要采用國際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節水和治污措施等建設林紙一體化項目,實現造紙工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6、科技創新。我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在技術和裝備上,要堅持引進與自主研究開發并舉。一要引進國外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和節水、治污措施,提高制漿造紙技術水平,二要加快國內制漿造紙技術裝備和節水、治污措施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三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造林營林的科技含量。
  四、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規劃
  (一)發展目標
  2005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預測總量為5000萬噸,年均增長7.2%;木漿比重要達到25%。其中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0%,產量達380萬噸,需要增加木漿產量180萬噸,相應木材需求量為1900萬立方米。2010年紙及紙板消費總量將達到7000萬噸,年均增長7%;木漿比重要達到32%。其中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5%,產量達750萬噸,需要增加木漿產量370萬噸,相應木材需求量為3600萬立方米左右。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具體目標是:
  “十五”期間,新增制漿生產能力280萬噸(木漿能力210萬噸,竹漿能力70萬噸)、造紙生產能力330萬噸、造紙林基地200萬公頃(木材基地176萬公頃、竹材基地24萬公頃)。屆時木漿新增產量180萬噸,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0%,比2000年提高3個百分點;竹漿60萬噸;紙及紙板300萬噸;基地可產木材1000多萬立方米、竹材400多萬噸,實現造紙工業用材由靠商品材供應向造紙林基地供應的逐步過渡。
  “十一五”期間,在2005年末的基礎上,新增制漿生產能力555萬噸(木漿能力435萬噸,竹漿能力120萬噸)、造紙生產能力560萬噸、造紙林基地300萬公頃(木材基地264萬公頃、竹材基地36萬公頃)。屆時木漿新增產量370萬噸,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5%,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竹漿100萬噸;紙及紙板500萬噸;基地可產木材2500萬立方米、竹材800萬噸,實現造紙工業用材主要依靠造紙林基地供應。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造紙林基地年產木材穩定在5600萬立方米以上,竹材1350萬噸以上。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配套建設制漿能力1760萬噸,其中木漿能力1365萬噸、竹漿能力395萬噸?膳涮捉ㄔO高檔紙及紙板生產能力1850萬噸。屆時我國造紙工業結構將得到有效地調整,耗水明顯降低,環境污染得到很大程度緩解,競爭力增強。
 。ǘ┎季
  根據我國氣候、降雨量、光熱資源、水資源、水環境、林地資源、造紙工業基礎、交通、能源以及林木自然生長等條件,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總體布局在500毫米等降雨量線以東的地區,其中長江以南地區是重點地區,長江以北為結構調整地區;500毫米等降雨量線以西的地區,總體干旱少雨,林木生長緩慢,水資源嚴重缺乏,水體自凈化能力差,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除個別灌溉條件好且具有制漿造紙龍頭企業的地區外,原則上不作為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區域。為合理布局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根據各地有關情況和條件,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具體布局是:
  1、重點發展東南沿海地區
  該地區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屬熱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高,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30-1780毫米,是我國降雨量最大、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水環境方面,海南、福建、廣西水質較好,廣東省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廢水排放量較大、污染相對較重。發展造紙工業一定要強化污水處理,防止水質污染。區域內林地資源豐富,自然條件適宜桉樹、相思樹、加勒比松、馬尾松、濕地松、雜交松和竹類等林木生長。林木生長快,輪伐期較短,人工用材林發展迅速,集約化經營水平較高,具有建設造紙林基地和營造速生豐產林的經驗,且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區域內造紙工業發達,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達739萬噸,占全國的20%,木漿生產能力102萬噸,占全國的34%,造紙工業基礎好,大中型制漿造紙企業多,易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該區域是我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在搞好現有龍頭企業大中型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的同時,規劃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省建設3--4個年產化學木漿5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林紙一體化項目。具體是:
  2000--2010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180萬公頃(木材基地150萬公頃、竹林基地30萬公頃),其中“十五”期間建設72萬公頃,“十一五”期間建設108萬公頃。規劃建設制漿生產能力331萬噸,其中木漿260萬噸、竹漿71萬噸。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每年可產木材1900多萬立方米、竹材675萬噸。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建設制漿生產能力630萬噸以上,其中木漿生產能力430萬噸、竹漿生產能力200萬噸,可配套建設造紙生產能力650萬噸左右。
  2、結合退田還湖、退耕還林,培育長江中下游有條件地區
  該地區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和浙江,屬亞熱帶氣候區,降雨量豐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00-1640毫米,水資源十分豐富。水環境方面,長江中下游水質總體較好,但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蘇省淮河流域需要削減的COD比重較大,太湖流域和巢湖流域污染較重。區域內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南部林地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適合發展歐美楊、池杉、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等速生豐產樹種和竹子,且交通條件好,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商投資的造紙企業比較集中,以商品木漿和廢紙為原料造紙。區域內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1223萬噸,占全國的32%,但大型木漿生產企業少,木漿發展條件利用不足,現有木漿生產能力33萬噸,占全國的11%。為充分發揮區域內不同地區的優勢,今后,長江三角洲地區要充分利用港口條件和造紙基礎,依靠商品木漿和廢紙發展造紙工業,建設高檔紙和紙板生產基地;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南部要結合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和退耕還林還湖種樹管林,在充分發揮現有骨干企業積極性的同時,加快培育或引進大型林紙一體化項目的建設主體,發展成為我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具體是:
  2000--2010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105萬公頃(木材基地95萬公頃,竹材基地10萬公頃),其中“十五”期間建設42萬公頃,“十一五”期間建設63萬公頃。規劃建設制漿生產能力133萬噸,其中木漿97萬噸、竹漿36萬噸。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每年可產木材1200多萬立方米、竹材225萬噸。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建設制漿生產能力335萬噸以上(其中木漿生產能力270萬噸、竹漿生產能力65萬噸),可配套建設造紙生產能力350萬噸左右。
  3、大力調整黃淮海地區紙漿結構
  該地區主要指山東、河南、河北和山西,屬暖溫帶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30-780毫米,正常情況下降雨量基本能滿足適宜樹種速生豐產的要求,但干旱年份的春季需要人工灌溉。區域內水資源普遍貧乏,是我國水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區,目前黃淮海平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是全國最高水平,2000年全區用水量724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67.8%,其中河北、山東以及天津、北京地區已嚴重缺水。水環境方面,黃河、淮河和海河流域由于流量小、城市廢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嚴格處理排入河中,河流水體缺乏自凈能力,形成嚴重的河道內水污染,其中淮河和海河是我國3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中的兩條;黃河流域50%以上河長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黃河干流以及渭河、汾河等支流是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光熱條件好、林地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的速生豐產樹種以三倍體毛白楊為主,種植歐美楊、構樹等也比較適宜。該區域內造紙工業發達,是我國紙及紙板的主產區,并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造紙企業集團,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1412萬噸,占全國的37%以上,其中山東、河南、河北分別占17.6%、9.4%、9%,位居全國第1、4、6位;同時,該區域是我國草漿造紙的主要地區,同年山東、河南和河北麥草漿產量分別為237、184和125萬噸,草漿比重分別達到38%、56%、40%。區域內僅有一家木漿生產企業,能力22萬噸,僅占全國的7%。
  由于該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很高,水環境污染嚴重,水體環境已無納污能力,特別是草漿造紙造成的高耗水和重污染已嚴重超過區域內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受能力,急需針對草漿造紙進行結構調整,不宜再建設高耗水、污染重的草漿造紙企業。鑒于該區域造紙工業發展對全國造紙工業發展全局特別是紙張市場供應影響甚大,該地區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必須緊密結合造紙工業結構調整,一方面要關閉現有落后的草漿造紙生產線,加大節約用水和治理污染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應用現代化造紙工業技術和手段,采用國際先進的制漿造紙工藝技術裝備,在適宜地區有重點地建設幾個年產化學機械漿10萬噸及以上的大中型林紙一體化項目,以大代小,以新代老,確保在發展造紙工業的同時不增加或減少水資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并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定產,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具體是:
  2000--2010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65萬公頃,其中“十五”期間建設26萬公頃,“十一五”期間建設39萬公頃。規劃建設木漿生產能力218萬噸,同時要下決心繼續關閉一批年產1.7萬噸以下的草漿造紙生產線。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每年可產木材1100萬立方米。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建設木漿生產能力310萬噸以上,可配套建設造紙生產能力320萬噸左右。
  4、配套建設東北地區造紙林基地
  該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30-690毫米,年內分配比較均勻,基本適應林木速生豐產對水分的要求,但氣候寒冷,樹木生長較慢。區域水資源比較豐富,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水環境方面,2000年,區域內黑龍江、吉林、遼寧3省排污量占全國總量的12%,水環境總體較好,但遼河流域COD削減任務較重,大遼河、渾河和太子河污染最重的區段集中在城市段,需要加強城市廢污水的治理。該區域是我國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最為豐富、國有林場最多、木材產量最大的地區,現有商品林中急待撫育的中幼林面積比重很大。區域內林業建設基礎設施雄厚,營林經驗豐富,經營管理水平較高,林區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但無霜期較短,林木生長周期較長。主要適宜樹種為落葉松、大青楊、甜楊、山楊等。該地區是我國木漿造紙老工業基地,集中了一批大中型國有制漿造紙企業,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151萬噸,占全國4%;木漿生產能力107萬噸,占全國的37%,位居全國第一。由于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木材采伐量減少,木材價格上漲,加之經營管理和機制方面的問題,企業效益不佳。在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為解決木材原料供應問題,制漿造紙企業急需配套建設原料林基地,逐步實現用材由采伐天然林為主向采伐人工林為主轉變。該地區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要以現有經濟效益好、技術水平高的制漿造紙骨干企業為依托,轉變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應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和裝備加快企業改造,并配套建設以現有中幼齡林改培為主的速生豐產造紙原料林基地,原則上不再新建木漿生產企業。具體是:
  2000--2010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100萬公頃(新造林基地30萬公頃、改培林基地70萬公頃),其中“十五”期間建設40萬公頃,“十一五”期間建設60萬公頃。規劃“十五”期間基地產材供應現有木漿生產企業使用,原則上不新建木漿生產企業,“十一五”期間新增木漿生產能力控制在40萬噸左右。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每年可產木材1050萬立方米。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建設木漿生產能力270萬噸以上,可配套建設造紙生產能力300萬噸左右。
  5、合理利用西南地區木竹資源
  該地區主要指四川、云南、貴州和重慶等,屬亞熱帶和熱帶氣候,降雨量比較豐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00-1260毫米,適宜發展的樹種為馬尾松、思茅松、桉樹、竹類等。該地區水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水環境方面,四川省和重慶市COD排放量較大,治理任務重,特別是三峽工程建成以后,對庫區水環境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云南和貴州污染物排放量相對較小,環境容納量大。區域內天保工程禁伐區以外的人工中幼林、宜林荒山、荒地、退耕還林等林地充足,自然條件優越,林木生長快,森林資源豐富,且是竹子生長主要地區,現有竹類資源急待開發利用。該地區制漿造紙企業較少,2002年紙及紙板產量157萬噸,僅占全國的4%;木漿能力33萬噸,占全國的11%。為充分利用該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同時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規劃該地區林紙一體化建設以發展竹漿為重點,在搞好木漿發展的同時,重點建設幾個10--50萬噸竹漿紙一體化項目。另外,三峽周邊地區的項目建設要立足有利于改善庫區水環境現狀的前提下進行。具體是:
  2000--2010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50萬公頃(木材基地30萬公頃、竹材基地20萬公頃),其中“十五”期間建設20萬公頃,“十一五”期間建設30萬公頃。規劃建設制漿生產能力113萬噸,其中木漿30萬噸、竹漿83萬噸。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每年可產木材380萬立方米、竹材450萬噸。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建設制漿生產能力215萬噸以上(其中木漿生產能力85萬噸、竹漿生產能力130萬噸),可配套建設造紙生產能力230萬噸左右。
 。ㄈ┩顿Y估算
  根據林紙一體化工程規劃目標和造林、制漿和造紙投資測算,2000--2010年,需要投資2443億元,其中“十五”需要投資870億元,“十一五”需要投資1573億元。因此,需加大投資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確保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項目按期建成投產。
  五、政策與措施
 。ㄒ唬﹪曳龀
  為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向,調動銀行貸款的積極性,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國家在加強統籌規劃的同時,初期可以注入資本金或貼息方式對林紙一體化建設給予適當資金支持,促進紙業、林業和農業產業鏈的有機形成,最終使全國林紙一體化建設走上企業自主投資的市場化發展道路。
 。ǘ┩貙捔旨堃惑w化建設的融資渠道
  為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資金市場,多方籌集資金,國家鼓勵國內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和外商投資建設林紙一體化項目,并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內外商業銀行貸款等方面對林紙一體化建設予以積極支持。同時,鼓勵條件好的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企業債券。
 。ㄈ┐龠M紙業、林業和農業的有機結合
  有關地區和企業在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基地時,要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和農民利益;要加快低產林改造,防止毀林造紙,破壞生態;要搞好與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工程的銜接。在造林技術措施上,要按國家有關技術規程要求進行合理組織,采取綜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要積極營造混交林,保護生物多樣性,避免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ㄋ模┘訌娫旒埩只禺a材的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根據制漿造紙工藝要求、林木生長等條件,依法合理確定造紙林基地森林、林木的主伐年齡、輪伐期和間伐期。對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清楚,形成一定規模的造紙林基地的林木利用,統一納入采伐限額管理,執行憑證采伐、憑證運輸制度,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編制造紙林基地森林、林木的年采伐限額,并依此納入省級木材年度生產計劃,報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在編制本地區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中,可對造紙林基地實行計劃單列,對造紙林基地撫育間伐的采伐指標實行單報單批;各地區在執行年森林采伐限額、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中,要確保造紙林基地木材采伐指標的落實。造紙林基地生產的木材,要定向用于制漿造紙。
 。ㄎ澹┒酱倨髽I提取造紙林基地建設資金
  凡是以木材為原料的制漿造紙企業可按消耗每立方米木材提取10元以上,一般不超過20元的造紙林基地建設資金,專項用于造林、營林等生產活動。各地政府要加強監督與檢查,保證該項資金足額到位。
  (六)繼續關閉草漿造紙小企業
  為進一步調整造紙工業結構,降低造紙工業用水,減少造紙工業污染物排放,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力度繼續關閉年產1.7萬噸以下落后的草漿造紙小生產線,以大代小,以新代老。特別是黃淮海地區,在建設林紙一體化項目時,要有明確相應關閉落后草漿造紙小企業的具體措施和方案。
 。ㄆ撸┨岣咴旒埞I裝備國產化水平
  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要充分重視國產造紙裝備的研發和使用,國家鼓勵造紙工業裝備科研部門、制造單位和使用企業通力協作,選擇市場需求大,且我國具有一定研發和制造基礎的重點領域進行攻關,如日產300—600噸化學機械木漿、包裝紙板機等成套設備的國產化,努務提高我國造紙工業裝備研發和制造水平,提高國產化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關于召開全國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會議的預通知
全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治理“十一五”規劃
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2004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安排意見的通知
建設部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檢查
關于召開“全國建筑節能工作座談會”的通知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