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保監會會同環保部共同制定了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方案,計劃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推進,這對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環境污染治理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3月12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上就媒體關注的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問題作出上述回答。
項俊波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發展綠色金融,其實包含了環境污染責任險的內容,目前保監會已經在30個省份進行試點,包括重工業、重金屬、印染、化工等行業,去年環境污染責任險的收入為2.8億元左右,提供風險保障260多億元。
“下一步,雙方將共同推動這個方案落地!表椏〔ū硎,推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方案落地將對環境污染防治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保監會將鼓勵保險公司創新產品,做好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
2016年保費收入2.8億元
記者注意到,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在國內已發展了四個年頭。
2013年,環保部與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在涉重金屬企業和石油化工等高環境風險行業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2016年8月底,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稱,發展綠色保險,按程序推動制訂和修訂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相關法律或行政法規。隨后,環保部和保監會正式起草《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方案》,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
“從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的發展路徑來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的誕生主要源于環境風險管理的需要!蹦畴U企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一種新型保險品種,開發環境責任保險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受害人的權益保護。
“利用保險機制管理環境污染風險,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成熟做法!表椏〔ㄖ赋,目前,國內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已經在30個省份試點,去年環境污染責任險的收入為2.8億元左右,提供風險保障260多億元。
此前,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促進高環境風險企業防范環境風險的效果不斷增強。保險公司也正推動企業逐步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借助市場價格杠桿,抑制高污染行業擴張,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
投保仍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動
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環境保護和企業環境風險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作為新險種,其仍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將從完善制度體系、擴大強制保險投保范圍、提升保險產品和服務水平等方面入手。
作為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的主要推動方之一,項俊波此次也表示,將聯合環保部推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方案落地。同時,鼓勵保險公司創新產品,做好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
不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仍有很多難點待解。全國人大代表、保監會統計信息部主任向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提出,受內外部各種因素制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推行效果不夠理想,發展速度仍較慢。
“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發展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法律保障機制較為欠缺、財稅支持力度不足和配套機制不完善。”向東表示,“2015年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僅對環境污染責任險設置了鼓勵投保的條款,但非強制性條款,各地強制環責險主管部門沒有被賦予明確的法定權限,工作中難以放開手腳。”
向東進一步表示,在法律保障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環境防治領域存在普遍的市場失靈。強制環責險作為一項新的環境經濟政策,至少在試點階段,投保企業和承保公司雙方都需要財稅政策的支持。但從各地試點情況看,普遍缺乏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風險保障基金等常規性的強制環責險支持措施或支持力度不夠,投保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動。
此外,強制環責險專業性要求較高,需要專門的環境風險評估準則、污染損害認定、賠償標準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技術標準的支持。目前我國環保部門還未建立起正式的量化環境污染風險的技術流程和標準,災害損失風險難以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