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6日公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對風光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2016-2020年的發展給出明確規劃。相比“十二五”的對應規劃,專家認為,此次規劃直指可再生能源當前發展短板,內容更為沉穩、務實。
首先,從發展速度來看,“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可能會逐漸放緩腳步,整體節奏以穩為主。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為7.3億噸標準煤,較“十二五”末這一指標的目標值增長53%,而“十二五”末這一指標的目標值相對于“十一五”末目標值的增幅為59%。
同時,規劃的主要任務相對于“十二五”時期也有所改變。如,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將“積極穩妥發展水電”,較“十二五”對應規劃中增加了“穩妥”二字;而對于風電發展的把握,“十三五”時期強調“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十二五”時期則是簡單干脆的“加快發展風電”。專家認為,這些措辭的變化,體現了國家在當前電力總體過剩、能源需求減少的大背景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節奏的調整。
其次,從發展方向來看,“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將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側重能源的落地應用,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規劃對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提出明確目標。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第二,規劃強調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此次規劃明確,到2020年,我國應基本解決水電棄水問題,限電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年千瓦時利用小時數全面達到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并且,規劃還提出建立各。ㄗ灾螀^、直轄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會用電量中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的指標管理體系。
第三,規劃首次大篇幅強調推動儲能技術發展。
規劃將“推動儲能技術示范應用”作為“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八大主要任務之一,用了近400字的篇幅,對儲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做出了詳盡部署,明確提出“十三五”要實現儲能產業在市場規模、應用領域和核心技術等方面的突破。足見國家對于儲能技術的重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