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節能減排,在技術改造、稅收優惠、科研投入、執法經費上,各級政府買的單可謂不少,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就整體節能效果而言,收效并不理想。
有數據表明,我們離2010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今年1-6月,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2.78;同期,我省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03。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體制弊端、觀念意識的落后,固然是原因所在。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政府節能引導資金的這塊“好鋼”,很大程度沒有用在“刀刃”上。
“刀刃”在哪里?簡單地說就是節能量。
節能工作為什么要圍繞節能量來進行?理由有三:首先,節能量是剛性的,最能直接反映節能的成效;其次,隨著各類能耗標準的確定、能耗監測儀器的突破等,節能量能夠得到精確的審計;最后,按節能量考核符合國際慣例。
具體來說,必須在技術改造、技術服務、科研項目、節能執法4個環節抓住節能量這個“牛鼻子”。
技術改造:按節能量獎勵
多年來,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我國采取按投資規模給予財政補貼。這種形式的好處是易于操作。
實踐證明,按投資規模給予補貼弊大于利。道理很淺顯,技改投資大并不等于節能量大。
首先,因為技改項目往往不單純是一個節能項目,它同時包括產能的改造、基本建設等。換句話說,同等規模的技改項目,包含的節能改造規模不一樣。而真正投入到節能方面的資金也是大相徑庭的。
其次,兩個同等規模的純節能改造項目,由于工藝、技術路線不同,所產生的節能效果也不完全一樣。
因此,簡單按技改投資額補貼,財政投入同樣多的資金,所產生的節能量千差萬別。甚至出現節能資金大量挪用于基本建設、產能擴張等方面。而挫傷了那些總投資額較小,真正致力于節能改造企業的積極性,
可喜的是,最近國家調整了政策:按節能量獎勵,不論投資規模大小,不論工藝路線,只要是節能量一樣,獎勵的金額就相同。
這樣,有限的節能引導資金將真正發揮作用,有利于一些節能效益好、投資規模低、見效快的項目能先行上馬,有利于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技術服務:按節能量返稅
國家鼓勵發展工業領域的服務產業,特別是節能技術服務產業,并給予了很多鼓勵政策。
必須看到的是,對于節能技術服務產業,采取的定性、按工作量考核的現行政策,不利于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如何界定節能服務產業與非服務產業?就是一大難題。一項技術服務往往包含很多內容:節能內容、工藝改造、產品改形、工程內容等。
往往真正的節能服務享受不到應有的優惠政策,而打著節能服務的牌子,從事其它服務工作的企業,則大行騙稅違法活動。
其次,對于公益性的節能技術單位,財政采取按其工作量予以補助。由于工作難以量化,加之無法保證?顚S茫霈F“要錢不干活,養懶人”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必須改革現行政策,實施按節能量返稅的政策,制定關于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的營業稅優惠政策,促進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節能服務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
科研項目:按節能量投入
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節能技術新項目、新產品的科學研究,對于節能創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在現行模式下,科研經費的投入,往往只考察項目的難易、項目的規模,并不與節能量掛鉤?陀^造成了科研經費投入的多寡,與其產生的效果、對社會的貢獻大小無關的現象。
其中部分科研項目止步于紙上談兵,難以轉化為生產力,更難以在市場上見效。更有甚者,千方百計跑項目、拉關系,拿到科研經費后,挪做它用,對節能毫無益處。
我們必須改革節能科研投入模式,推行按節能量投入的模式?蒲许椖苛㈨椇,采取預撥一定的科研經費,待項目轉化為生產力后,按年產生的節能量確定其科研經費的多少。
這樣,可以增強挑選項目的責任心,增加項目承擔者的壓力,有限的科研經費就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產生最大的節能效益。
節能執法:按挽回節能量撥付經費
為了確保節能減排取得的成效,有一支隊伍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那就是節能執法隊伍。
目前,我國節能監測監察執法機構,采取的是全額、差額撥款兩種方式,工作經費捉襟見肘,難以達到全面開展節能監督檢查的目的,以致違反節能法的事件屢見不鮮,相當一批高能耗的設備仍在運行。
而簡單地按工作量考核,同樣令執法機構工作效率低下。原因很簡單,工作量是彈性的,工作量與挽回的節能量并不一定成正比。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節能監測監察執法機構的工作難以量化、資金難以?顚S茫麡O對待節能違法事件。
如何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前提下,解決這些工作經費,同時讓節能監測監察執法機構高效運轉起來?
我們認為,將工作經費與處理的違法案件掛鉤,與挽回的節能量掛鉤。這樣,節能監督檢查所需的工作經費得到了補充,還可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又能加強執法人員的責任心,起到強化全方位的節能監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