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及低能耗建筑始終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多年來的重點工作,也是推動社會資源可持續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北京、廣西兩地近期頒布規劃、出臺條例,繼續深化建筑節能事業。
北京副中心重推超低能耗建筑
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會不久前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民用建筑節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未來5年,該市將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示范,特別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具備條件的綠色生態示范區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節能率將從75%提升至90%。
《發展規劃》顯示,未來5年,北京市將開展不少于30萬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其中政府投資的項目中建設不低于20萬平方米超低能耗示范項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具備條件的綠色生態示范區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十三五”時期,還將建立超低能耗建筑的技術路線和標準體系,形成符合北京氣候特點、建筑特點、施工特點及居民生活習慣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路線,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相關產業鏈,為適時出臺強制推廣政策提供技術儲備。此外,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的民用建筑還將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推行結構裝修一體化成品交房。根據計劃,到2020年,北京市將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三成以上。
與此同時,北京市還將提升高星級綠色建筑比例。具體來看,在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綠色建筑示范區、重點產業功能區內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的建筑面積比例達到40%以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級行政辦公區全部建筑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級綠色建筑比例達到70%;在社會資金開發的房地產項目中鼓勵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
“實際上,目前北京市所要求的新建民用建筑最低標準是一星級綠色建筑。”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星級水平如此之高,也反映出這些建筑在節地、節水、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化”。據了解,2020年底,北京市綠色建筑面積占城鎮民用建筑總面積比例將達到25%以上,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上應用比例達到40%。數據顯示,2015年底,該市城鎮民用建筑總面積達80570萬平方米,其中節能民用建筑59937萬平方米,占比74.4%,比2010年提高了17.3個百分點;公共建筑面積為31623萬平方米,占城鎮民用建筑總面積的39.3%,其中節能公共建筑14812萬平方米,占比46.8%,比2010年提高了20.2個百分點。
北京的節能建筑還將繼續在“十三五”時期擴展!栋l展規劃》顯示,未來5年,當地將全面完成城鎮及農村既有非節能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其中城鎮非節能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3000萬平方米;在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方面,完成6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改造后的普通公共建筑能耗下降15%,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下降20%。與此同時,農民住宅將在未來5年繼續節能改造。
自治區民建節能條例將實施
廣西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日前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條例》對廣西民用建筑節能在法律層面作出了全面規定!稐l例》將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據悉,廣西是全國規定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第六個省份,對當地綠色建筑的跨越式發展有著劃時代意義。出臺《條例》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節能降耗、改造人居環境的需要,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
《條例》共八章四十二條,明確了民用建筑節能工作的“五大領域”: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節能、綠色建筑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同時,確立了民用建筑節能的“七項基本制度”:新建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制度,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管理制度,建筑能效測評制度,建筑能耗統計評價制度,建筑節能技術產品推廣、限制、淘汰制度,建筑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制度;建立了“三項基本政策”:建筑節能服務體系培育政策、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違反建筑節能處罰政策。
發布會上,廣西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楊棟、自治區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振東、自治區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斌圍繞《條例》的主要內容、意義及相關要求進行詳細解讀,就新建建筑節能管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民用建筑節能監管等《條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回答了提問。
綠色建筑推廣方面,《條例》明確規定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要求使用財政性資金投資建設的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建設、購買、運營綠色建筑的,外墻保溫層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建筑容積率;取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按照國家、自治區以及綠色建筑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的規定享受獎勵政策。
既有建筑改造方面,鼓勵既有建筑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改造,鼓勵國家機關辦公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節能改造,對改造后節約的能耗資金,按照合同支付給節能機構的支出視同能源費用進行列支。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方面,《條例》規定了至少應用一種可再生能源的城市規劃區內建筑類型,鼓勵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采用太陽能、空氣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明確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民用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對可再生能源應用等項目提供支持,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有關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建筑節能方面,《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使用,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和產品。進一步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水平,嚴格建筑節能全過程監管工作。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向購買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標、節能措施和保護要求、保溫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按照國家規定在商品房買賣合同和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中載明。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加強對《條例》的宣傳推廣工作,強化建筑節能全過程監管,全面深入實施綠色建筑,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嚴格多方法律責任,確!稐l例》得到貫徹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