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通知公告 >> 正文
《巴黎協定》催熱碳交易 中國企業或錯失千億市場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11/20 14:32:13 用手機瀏覽

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實施,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進入新階段。企業如何通過碳交易實現節能減排,在“十三五”期間已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的碳市場交易量目前明顯不足,如若不能把握時機,很可能正在錯失4000億規模市場。

  截至2016年9月,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碳交易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量達到1.2億噸二氧化碳,成交金額累計超過32億元。在2016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上,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體研究所副教授佟慶指出,電力、航空業等領域將作為2020年以前中國碳市場主要覆蓋范圍,中國碳市場將超過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喚醒沉睡中的企業

  碳交易是企業通過碳交易市場的交易,依法獲得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雖然是花錢購買排放的“額度”,但它的最終目的是引導企業降低碳排放強度。

  據統計,從排放機理來看,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2%,其次是工業生產中的過程排放。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和國際合作研究中心碳市場管理部副主任張昕認為,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燃煤發電等,企業應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機制,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通過碳交易及碳資產合理、精細化的管理方式,雙管齊下來實現低成本的減排,而不能僅通過“付費排放”來實現減排目標。

  對中國高碳排放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增加成本的一項,企業想要更多的碳排放權,就要花錢去購買。專家表示,碳交易將喚醒沉睡中的企業,購買碳額度不是長久之計,減排成本越來越高,用錢還是用技術,企業心知肚明,算來算去不如扎扎實實地進行低碳投資,企業必定會通過技術創新、安裝減排設施,不斷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降低持續減排的成本,從根本上杜絕過度排放,并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電力企業在碳交易中具有一定優勢。電力企業特征相對統一,數據的檢測、收集體系比較完善,同時電力行業是碳排放大戶,據統計煤電約占火電的90%左右,而火電占中國電源結構的80%左右,“十二五”期間,火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9億噸,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對于以傳統能源為主的電力企業節能減排有著深遠影響。

  對政府而言,可以通過碳交易,給企業減排工作一定的緩沖空間,刺激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創新,同時也加強碳排放的控制,兌現在國際上所作的承諾。

  參與配額分配過程

  企業如何通過碳交易實現節能減排,在“十三五”期間已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

  碳交易無疑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中創碳投公司的陳志斌坦言,“企業在能源、原材料上的成本會大大增加,過去無論用優質的原料,還是劣質的原料,只要后端的產品賣得貴、賣得好就可以解決成本問題。但是新政實施后,企業在能源、原材料的選擇上必須考慮碳排放配額,優質的原料價格可不便宜。”另外,在管理方面,很多企業也需要優化結構,包括交易的相關流程、風險管控,來盡可能減少碳資產的流失。因此,企業可以考慮碳金融方面的運作,使碳資產效用最大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數據是考核企業的碳排放的關鍵因素,數據一旦形成,將無法改變。陳志斌表示,碳排放數據首先要做到企業和政府要求的平衡,在不違規的前提下,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政府提出的要素,企業必須做到,同時實施精細化管理。

  如何進行碳管理,陳志斌建議,首先制度要明確,文件規范,人員固定;其次是考核,把碳管理相關的指標體系放在整個集團的考核體系中,確保人員落實這些相關制度。

  在陳志斌看來,除了政策制定后企業的應對機制外,更理想的是在前期,企業應充分參與到配額分配的過程中,一方面是了解配額分配的思路,另一方面還有機會發出企業的聲音,使相關政策更接地氣。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透露,一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得到批復,氣候司將組織31個省、市、自治區和相關企業學習、研究、執行方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市場規模高達4000億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目前,我國實行的配額分配,是國家根據歐盟的經驗和中國7個試點地區的實踐總結出來的,能夠將減排工作與結構調整相結合,是中國和歐盟碳市場最大的差異。

  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的碳市場交易量目前明顯不足,雖然設置了7個試點和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兩個交易機構,但是由于碳交易市場本身不成熟,加上試點地區自身的性質,中國碳交易并非是全國性展開的,區域間缺乏配合和互動,導致配額交易和在自愿減排機制下的CCER交易兩種方式均不活躍。目前,只有湖北方面的配額交易量較大。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預測,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今后的碳市場的交易量將達到30億噸/年—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通過實現碳期貨交易,國家碳市場交易規?筛哌_4000億元。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稱,《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對于全國碳市場的順利啟動又增加了一個重要砝碼。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2016年10月起,國家開始大范圍啟動配額分配工作。蔣兆理介紹道,配額分配是時段性的工作,并不是瞬時完成的,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按照現有的規劃,明年一季度即可完成配額分配,之后就可以開展交易,并且將測評有意加入全國碳市場的碳交易平臺,評估第三方核查機構,淘汰一批核查機構。

  現在中國正在為2017年全面啟動碳交易市場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長喬斯·德貝克認為,中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的ETS存在相似之處,政府在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普通民眾也有強烈的呼聲,因此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前景廣闊,將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天津)中心成立
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上海)中心正式揭牌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