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電廠是一種虛擬的電廠,即通過實施一攬子節電計劃,減少電力用戶的電力消耗需求,從而達到與擴建電力供應系統相同的目的;
能效電廠具有建設周期短、節能效果顯著、成本低、不占用土地和燃料、無污染物排放等優點;
能效電廠的度電成本只有0.12元,僅相當于發輸配度電成本的1/3;
發展能效電廠,目前尚有四大障礙,必須采取四個方面對策。
由亞洲開發銀行(亞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今年通過與江蘇省和上海市的密切合作,對兩省市的電力供需現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通過分析測算,并借鑒需求側管理的國際經驗,為兩省市分別設計了一個能效電廠方案。日前,該研究小組就如何“發展能效電廠緩解中國電力供求”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如能建立一套有利于能效電廠發展的投融資機制,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狀況,而且還能降低經濟的能源強度。
2004年,中國的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4億千瓦,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力生產國。盡管如此,中國仍然存在著較大供電缺口。據國家發改委預測,今年的電力供應狀況仍不樂觀,夏季用電高峰時,供電缺口將達到2500萬千瓦。提高用電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電耗,是中國電力供求管理的重要課題。
國家發改委的節能規劃要求,到2020年,中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耗能要由2002年的2.68噸標準煤降到1.54噸標準煤,形成節能能力14億噸標準煤,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通過節電來完成。要把巨大的節電潛力轉化為現實,并把節電變為電力用戶的自覺自愿行為,關鍵是要開發出一種可以調動所有參與方積極性的長效節電措施。
亞行新近完成的研究表明,通過建設能效電廠,不僅可以簡化需求側管理的復雜性,降低節電成本,而且可以使所有參與方都從節電行為中受益。亞行的江蘇、上海能效電廠設計方案表明,與常規電廠相比,能效電廠具有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零污染等顯著優勢;與分散管理的一般節電措施相比,能效電廠完全采用市場化模式較大規模地進行投資和運營,其投資回收和盈利主要來源于電價附加,無須政府全額補貼。
能效電廠方案設計
在亞行為江蘇、上海所做的能效電廠方案中,江蘇能效電廠的節電能力為58萬千瓦,上海能效電廠為34萬千瓦。由于兩個能效電廠的設計理念基本一致,這里主要介紹江蘇能效電廠的設計情況。
針對江蘇經濟快速發展與供電能力不足、電網峰谷差值大、以及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等問題,亞行為其設計的能效電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項目構成:根據國家節能規劃,江蘇能效電廠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商業及民用建筑中制冷和照明設備項目,最初兩年的節省電量為10.1萬千瓦左右;二是工業電機項目,可節電約37.3萬千瓦;三是改進家用器具和設備能效項目,可節電約10.5萬千瓦(見右表)。
融資與償還:江蘇省電力公司從事輸配電工作,主要負責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因而比較適合作為能效電廠的融資主體,負責向銀行借款和償還。償還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電價附加,即在電價上附加一定比例的收費,專門用于償還能效電廠的貸款。
能效項目實施:具體實施主要由江蘇省電力公司負責。當然,也可以通過招標方式,將部分實施任務發包給其它承建商。設在江蘇的國家電網公司需求側管理指導中心主要負責項目設計、設備造型和監督實施等工作。
節電效果確認:參照國際經驗,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節電確認方法。
分析江蘇能效電廠設計方案,我們發現,能效電廠具有以下特點:
建設周期短、節能效果顯著。與常規發電廠不同,能效電廠中的很多節電措施都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見效,有些在建設期就能提供服務。據亞行測算,江蘇能效電廠節電工程的第一年就可以削峰19萬千瓦,節電9 億度,第二年累計削峰58萬千瓦,節電28億度。
成本低。江蘇能效電廠的單位節電成本,僅為單位發輸配電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能效電廠的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建成投產后,幾乎不需增加新的投資,也沒有運行成本。亞行測算,在江蘇投資建設一個節電58萬千瓦的能效電廠,以十年作為投資成本回收期,該地區每度電僅需加價0.12分。
節電環保。能效電廠只是虛擬電廠,因而無須占用土地,不需要消耗燃料,也不會增添環境污染。
適合市場化投資運營。按兩年、58萬千瓦測算,江蘇能效電廠的總投資為17億元,可產生節電效益53億元,收益/成本比例為3.64:1;按四年、233萬千瓦測算,總投資為70億元,總收益為201億元,收益/成本比例為3.62:1。
問題與對策
江蘇和上海能效電廠的設計研究表明,中國的節電潛力巨大,完全具備推廣能效電廠的資源條件。問題是目前還缺乏一套鼓勵節電的有效投融資和盈利機制,政策法規方面也還存在一些障礙。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能效電廠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涉及到政府、電力企業和電力終端用戶等多方面的經濟利益和行為規范,政府需要在電價政策、貸款發放、稅收優惠、產業政策等方面制定統一協調的支持政策。
電網企業的積極性不高。電力體制改革后,電網企業不再明確承擔公共職能。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電力企業很難從節電項目中獲得應有的利益,對節電積極性不高。
配套措施不健全。目前,中國還沒有全面推行電機電器能效標識系統,節能認證體系也還有待發展,節電服務公司或能源服務公司的力量還不夠強。
融資難度大。由于存在上述政策制度障礙,節電項目(包括能效電廠)很難獲得銀行和投資人的支持。
盡管存在著上述困難,但能效電廠是一種可以凝聚政府、電力企業、投資人和電力用戶等多方面力量的有效節電方式,值得大力推廣。建議有關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促進能效電廠的發展。
首先,應加大現有政策法規的執行力度。其次,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研究落實通過電價附加收費保證節電投資收益的政策,將電費收入中的一小部分(國外一般為1%左右)作為節電投資基金,對重大節電項目進行補貼或直接投資。此外,還要研究制定新的節電鼓勵措施。
二是推廣電機電器能效標識系統和節能認證體系。通過強制執行統一的電機電器能效標識系統和節能認證體系,限制高耗電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鼓勵研發、生產和使用高效節電產品。
三是開展能效電廠的試點工作。選擇幾個條件比較成熟的省市,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下開展試點工作。江蘇省與上海市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各級政府也有試點的積極性。亞洲開發銀行也愿意繼續積極配合,與江蘇省和上海市一道開展能效電廠的試點工作。
四是發揮電網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的作用。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電網企業的節電積極性。考慮到節能服務公司在節電技術推廣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發展不足的事實,政府應通過優惠政策予以扶持?梢钥紤]增加其參與政府引導、示范項目的機會,以及享受稅收優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