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中國是第一個做出實質努力的國家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1:44:38 用手機瀏覽 |
蒂姆·杰克遜是英國薩里大學的教授。為了解釋影響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因素的消長,他在英國新經濟學基金會組織的課題里,領銜為英國政府創設了一種新的經濟衡量標準,“國內發展指數”(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簡稱MDP)。MDP與GDP之間的關鍵區別在于:在數值上,MDP是GDP中扣除了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后的產值。
聞知中國正在倡導綠色GDP,蒂姆·杰克遜高調贊揚。
綠色GDP可納入社會因素
《國際先驅導報》:中國某些地方政府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已經列有綠色GDP這一內容,中央政府相關部門也開展了對綠色GDP核算體系的聯合攻關。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蒂姆·杰克遜:我已經聽說了中國政府致力于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的努力。中國政府直面發展中產生的難題,并試著建立一種新的、能夠更好地反映可持續發展的核算體系。我對中國政府的這種態度十分贊賞。英國政府和世界其他許多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套涵蓋廣泛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這套指標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參數。但它們都不曾試著把這些指標合而為一,綜合來看,或者也不明確指出在我們追求經濟增長時付出了哪些代價。
中國政府的行為著重指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的沖突,將可能更具影響力。就我所知,雖然常有人對綠色GDP表示關注,但還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政府已經作出類似努力。
《國際先驅導報》:有人說,“GDP說明當前的經濟狀況;綠色GDP將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計算在內;但經濟發展付出的社會成本仍是被忽略的因素”。這個說法對嗎?
蒂姆·杰克遜:綠色GDP這個概念在這十年里是個時髦概念。它經常作為一個修正了的以GDP為基礎的指數而被提及。這些指數都試圖修改一個原本單純的經濟指標(GDP),以便反映非經濟因素的變遷。綠色GDP在原則上可以包括諸如收入不公平和環境破壞等因素,因為它不總是只指環境因素。我并不清楚中國政府的綠色GDP是否包括社會因素,但我強烈地意識到,它應該包含社會因素。
快樂GDP不是中國的奢侈
《國際先驅導報》:在你組織創設的MDP里,它包含了許多社會指標。那么,你怎么看待這些社會指標在整個MDP體系里的作用?
蒂姆·杰克遜:我們曾以多種方式嘗試將社會因素放進MDP框架。我們有關于收入不平等的衡量。它反映了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我們還計算了犯罪成本和家庭分裂成本。其他一些可能被認為是社會因素的內容還包括上班來回的成本(社會成本)和來自無酬家務勞動的社會(與經濟)福利。我認為,在一個綜合核算體系里包含一些社會因素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的進程,也是環境和社會的進程。一個經濟體如果光有不斷增長的GDP,但街巷里弄卻很不安全(因為犯罪),家庭也紛紛破裂(因為工作無保障,社會流動性太大,或者社會分裂程度深化等),那么,這個GDP是毫無意義的。
《國際先驅導報》:一些中國學者正在倡議“快樂GDP”。他們確實注意到了經濟成長中的社會成本問題。但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在人均GDP還很低的情況下,談論“快樂GDP”是不是言之過早,或者說太奢侈了?
蒂姆·杰克遜:我認為關于快樂這個提法的討論——或者寬泛地說,是關于福利的討論——對于即使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快樂、健康的社會。如果我們確實體認這一點,那么我們會更好地衡量我們的進步之于我們的目標的關系。
建立“快樂”的衡量標準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去衡量主觀的生活滿意度。更復雜的方式包括衡量福利的不同方面或生活質量的不同方面。我們做這些事情是想讓人們確知,我們不是在創造一個產生經濟進步、高收入和更多產出的經濟社會,而是在做這些的同時付出了個人幸福、社會進步、團體力量和使命感的代價。忘掉這些(使我們疲于奔命的經濟數字)是救人于水火的良方,這和我們忘記經濟成長將帶來環境破壞的災難同等重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