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1:39:43 用手機瀏覽


  未來16年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基本構想:節能效率優先,環境發展協調,內外開發并舉,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主體框架:突出重點全面協調

  根據“提高效率,保護環境,保障供給,持續發展”的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構建依據,從中國能源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考慮,我們可以把未來16年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基本構想作這樣一種表述:節能效率優先,環境發展協調,內外開發并舉,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 節能效率優先
  解讀中國能源發展戰略,提高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應擺在首位。各種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極為有限的能源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國綜合能源利用效率約為33%,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這說明中國在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結構方面還比較粗放,存在著巨大的節能潛力。不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單純依靠加大能源建設力度的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能源問題。

  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能源問題,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選擇資源節約型、質量效益型、科技先導型的發展方式。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依靠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在全國形成有利于節約能源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發展節能型經濟,建設節能型社會。

  2、 環境發展協調
  中國面臨的能源環境問題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燃煤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嚴重的酸雨污染;二是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大大提高。目前,能源生產和利用技術落后仍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以二氧化硫排放為例,2002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1927萬噸,90%是燃煤造成的。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過環境自凈能力,中國已有約1/3的國土受到酸雨污染。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未來能源發展如何與環境保護協調,兼顧經濟性和清潔性的雙重要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3、 內外開發并舉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在思想和觀念上要有一個比較明確和開放的方針,不應當以國內資源條件約束能源需求。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利用國際優質能源資源,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積極作用,保證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4、 以煤炭為主體
  從總體上看,21世紀,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仍將繼續增長,但能源開發結構無疑會由石油主導型向多元共進型轉變,可再生能源將迅速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達28.1%,將超過石油(26.9%),重新成為第一能源。

  煤多油少是中國能源賦存結構的基本特點,確立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必須從這一基本條件出發。中國煤炭儲量豐富,在常規化石能源中,煤炭資源占90%以上。目前已標明的煤炭保有儲量超過1萬億噸,可采儲量在1100億噸以上。解決石油儲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給問題,要立足于從煤炭液化技術找出路。根據目前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和中國石油進口劇增的新形勢,應當進一步抓緊發展煤制油產業的有關工作,從而使中國油品供應和價格穩定建立在主要依靠國內生產的基礎之上。此外,對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燒及先進發電、煤炭燃燒污染控制與廢棄物處理等潔凈煤技術領域,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加快推廣。

  5、 以電力為中心
  2004年中國預計缺電將高達3000萬千瓦左右,是近幾年電力缺口最大的一年。大面積電荒再一次觸及國人的能源短缺之痛。繼續加快中國電力的發展仍是當務之急。一次電力(核電、水電、風電)的開發在一次能源的供需平衡,減少大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提高能源系統效率等諸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改善中國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應安全性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中國應爭取在這方面有較大作為,積極推動核電、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等多種發電方式的發展,使其在未來16年中,占據中國能源發展的中心位置。

  6、 降低石油消費,加快天然氣和新能源的發展
  考慮到進口石油可能造成經濟波動和過度依賴石油進口會帶來能源安全問題,中國應適當降低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降低石油消費,加快天然氣和新能源的發展。

  如果將能源優質化作為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主攻方向,那么天然氣開發應作為中國一次能源開發的重點。應強調將煤氣層的開發利用作為天然氣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把國內天然氣輸配管線網系統的建設作為國家支持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內容,盡快形成全國的天然氣供應體系,這是中國未來一二十年中能否大規模利用天然氣的關鍵前提。
  在各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費中,已占22%左右。當今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已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選擇。中國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經驗,積極大力推進水、風、太陽能等多種發電形式,把利用生物能源作為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予以發展,逐漸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7、 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戰略,與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戰略思想決不是簡單的重復。其核心內容是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供給與消費的多元化。要使中國的能源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關鍵是要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在未來有一個科學的并趨向量化的使用標準。從2004年-2020年間,中國到底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初級能源消費模式最為合理。從BP公司2004年國際能源統計報告來看,在初級能源消費結構中,煤:亞太占45%、歐洲占18%、北美占21%-21%;石油:亞太占36%、歐洲占32%、北美占40%;天然氣:亞太占10%、歐洲占30%-32%、北美占25%;核能及其它:亞太占10%、歐洲占10%-32%、北美占7%。中國初級能源消費模式可以參考歐洲模式。

  二是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并不僅僅只是能源供給總量與需求總量的矛盾,而且是由清潔能源需求剛性上升而供給嚴重不足所引發的結構性矛盾,這是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中的主要矛盾。石油短缺是中國國內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高度重視國家能源安全,必須立足本國優勢能源,開發和推廣清潔煤技術;大幅提高核能消費比重;加快和擴大國際合作,搞好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作為稀缺資源,石油歷來被視為戰略物資被世界各國所爭奪。應對石油安全挑戰,中國應采取降低石油進口依賴,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競爭,加強國際石油領域的合作,確保國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應的對策。

  三是要緊跟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及時轉變能源發展戰略。世界能源發展已步入一個新的變革時期。據有關資料預測,這次變革大體將經歷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以天然氣、煤層氣等氣體能源,液化煤、氣化煤等傳統礦物能源潔凈化技術和核裂變技術將共同構成世界能源消費的主體。然后,才有可能逐步過渡到以核聚變及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第二階段。中國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緊跟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及時轉變能源發展戰略,保證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必要前提:突破體制性障礙

  中國能源產業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體制性障礙仍然明顯,影響能源領域深化改革和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與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明顯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的制約因素。因此,必須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加快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步伐,為實現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保證。

  1、 放寬和完善能源市場準入
  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就是要在確保國家能源總體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下,讓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其優化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提高我國能源部門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應對各種能源領域里的挑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為此,必須在建立完善和有效的現代監管制度的前提下,減少政府行政干預,打破行業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能源產業;改革現行行政審批制度,放松經濟性管制,加強社會性管制,將現行投資管理制度改革為經濟性備案、社會性管制,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能源管理新體制。同時,要加快國有能源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變當前國有能源企業普遍存在的“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等問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為跨地區、跨部門和跨所有制的上下游一體化整合創造良好的條件。

  2、 建立合理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要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合理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結構,就是要改革現行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管制方式。凡是能夠進行充分競爭的能源產品,都要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確定價格;對具有壟斷特征的能源產品,要實行合理有效的價格管制,并以市場的可接受程度做為價格管制的主要依據;通過稅收政策、環保折價、價格管制等措施,形成各種能源產品之間的合理的比價關系,推動能源結構的調整;建立科學的保護低收入群體和保證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價格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行政方法為輔的能源價格宏觀調控體系。

  3、 構建新的能源監管體制
  能源產業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產業,又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部門。從能源管理的內容和范圍界定來看,目前國家各部委的能源管理職能是以管理對象來界定的,綜合性和長遠性的能源戰略管理很是薄弱。因此,應建立統一的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統籌能源各產業的發展和利益協調,綜合規劃國家能源戰略和制定能源政策,按照“政監分離”的原則,做到依法監管、依規監管。

  目前,我國與能源相關的管理、開發以及研究職能,分散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電監會、國家環?偩、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相關部門。這不僅使得監督管理職能極度分散,而且往往在政策制定和推行中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出現所“謂只見部門、不見國家”的弊端。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建立國家能源委員會或能源部,加強國家對能源的集中、統一、協調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協調的能源決策機制。按照“政監分離”的原則,實行以戰略管理為核心的能源監管體制。在監管到位的前提下,政府將不再進行行政審批,而是把權限交給市場和投資者。政府的職能由行政管制轉變到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公眾利益和環境保護等上面來,其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改革現行的能源投資管理制度,提高政策和決策過程的透明度;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能源領域;對一些能源資源引入公開拍賣或招標制度。

  實現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要堅持正確處理各種能源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自己;不僅要通過對能源的開發利用來增加社會財富,而且還要強調能源的結構調整和優化來實現能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要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預測未來世界能源發展趨勢,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能源狀況,從中國能源的國情出發來制定正確的中國能源發展戰略,通過能源體制改革來保證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實施。

  能源發展戰略構建依據

  制定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解決中國能源問題,要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借鑒國際經驗,走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之路。為此,我們提出“提高效率,保護環境,保障供給,持續發展”的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構建依據。

  1、“提高效率”,即提高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發達國家都把提高能效、節約能源作為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和措施。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每單位能源消耗生產的GDP,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1/4左右。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為日本的1.7倍,但GDP總量僅相當于日本的28%。因此,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要堅持開發節約并舉,確立節能首要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保護環境”,即把環境容量以及小康社會對環境的要求作為中國能源決策的重要決策變量之一。在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環境約束對能源戰略和能源供應技術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許多情況下,環境因素比資源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具決定性因素。在中國,能源引起的環境污染治理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并將制約未來中國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因此,必須正確處理能源和環境的關系,實施保護環境的能源發展戰略。

  3、“保障供給”,即要為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未來16年中國將面臨嚴峻的能源問題,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只能是一種結構多元、全面發展的戰略。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借鑒國外解決能源問題的有益經驗,通過有效的宏觀政策引導,建立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消耗的機制,加快能源技術進步,加強能源管理,妥善解決能源供給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以保障中國現代建設的能源需求。

  4、“持續發展”,是指要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是能源領域的長遠戰略。中國正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依賴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預測,在2020年中國需要一次能源32億噸標準煤以上,能源消費比2000年增長2.5倍多。如果不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在不久的將來,能源的開采、轉換和利用對環境、公眾身體健康、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國家能源安全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實施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建立穩定、經濟、清潔、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使能源的發展與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能源發展對環境的改變在環境的承載極限之內,能源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能源增長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相協調;以不影響長遠的持續發展為前提,把建立穩定、經濟、清潔、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置于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中心位置,協調好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決定6月1日起對美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談“推動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
多個省份新組建能源局,地方能源管理規格大幅提升
中國風電政策趨向:發展也要兼顧環境
2018第八屆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召開
國家發改委:能源資源領域將推出新開放舉措
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低速增長
2018年儲能國際峰會:儲能產業或將迎來 “質變”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