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訌姾暧^調節引導。 4. 建立重點環保企業清單。定期梳理重點環保企業清單,每兩年對納入企業項目庫的環保企業發展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清單實行動態管理。納入清單的環保企業,享受清單優惠政策及市直有關部門、各區政府出臺的具體配套政策。 5. 逐步優化環保產業結構。鞏固和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能力強、技術和產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比例,逐步提高環保服務業比重;建設生態環保產業群,打造國際性環保產業集聚基地,推進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實現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基礎設施共享;在安排我市國民經濟計劃及制定我市產業發展規劃時,將環保產業發展納入,促進我市環保產業全面優化提升。 6. 構建環?萍贾误w系。鼓勵發展科技先導型環保企業,引導企業對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優先安排重大環?萍脊リP項目以及環?萍际痉豆こ。 7. 完善環保項目用地政策。編制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優先保障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危險廢物及資源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無害化處理、環保產業園等重大環;A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在安排年度供地計劃時,優先給予支持。 。ㄈ┘哟蠼洕龀至Χ取 8. 加大環保資金扶持力度。積極引導配合企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我市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資金支持,市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資金對重點環保產業項目給予支持。 9. 落實環保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公布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的通知》(財稅〔2008〕115號),用好用足國家在環保產業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執行國家關于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環保稅收政策,實行節能環保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及節能環保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 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包括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國家公布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企業以國家公布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名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對符合加速折舊條件的環保治理項目的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可實行加速折舊的辦法,鼓勵企業加大對環保治理的投入。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環保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環保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10. 拓寬環保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環保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動符合條件的環保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發展,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到境內外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廣州股權交易中心上市掛牌。重點培育一批我市環保龍頭與骨干企業,協調解決改制上市、掛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符合條件的環保企業利用公司債券、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工具籌集資金。鼓勵各類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投資我市環保企業。引導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加大對環保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環保企業開展股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獲得質押融資貸款的環保企業給予補貼。加大對環保企業的融資擔保補貼力度,在市財政扶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提高環保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抗風險能力。 11.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資金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需求的前提下,要優先采購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鼓勵和支持各類建設項目在技術性能、服務、價格等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本地環保產品和服務,為環保產品、技術和服務的推廣使用創造市場空間。按照政府職能轉移部署要求,對能夠交由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環境服務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并盡快納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目錄。 。ㄋ模┩晟瓢l展配套措施。 12. 加強環保產業交流合作。設立廣州環保產業展覽館,集中展示廣州環保產業先進的環保技術、設備和服務;組織環保企業積極參與港澳和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展。 13. 建設環保產業人才隊伍。切實落實《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人才集聚工程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人才集聚工程的環保企業家素質提升項目,按市有關規定給予安家費、薪酬、租房等補貼。加大環保產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培育環保企業急需的青年高技能人才。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