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后,11月6日,全國銀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暨踐行綠色信貸會議在福州召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會上就銀行業支持化解產能過剩、踐行綠色信貸,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表講話。會議期間,2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還簽署了《中國銀行業綠色信貸共同承諾》,就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授信管理、完善環境與社會風險分類管理等內容作出鄭重承諾。以下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會上的講話內容: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今天,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這里召開“銀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暨踐行綠色信貸”會議,主要是學習領會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探討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嚴防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化解過剩產能,推行綠色信貸的重要意義
化解過剩產能是當前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務。產能過剩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影響,也是國內產業發展中各種矛盾和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中央及時作出化解過剩產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這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著眼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
化解過剩產能是推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機制。這次化解過剩產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核心在于通過技術升級推動產業升級,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和技術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關鍵是要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推動技術改造,促進技術引進,加快技術創新,實現綠色發展。這是從根本上降低資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減少污染,構筑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全球環境治理和全人類安全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貢獻。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支持銀行業發展綠色信貸,支持和指導興業銀行踐行赤道原則,在銀行業起到了示范作用。幾年來,我們通過實施綠色信貸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2013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4.9萬億元,所貸款項目預計年節約標準煤3.2億噸,節水10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2億噸、二氧化硫1013.9萬噸、化學需氧量464.7萬噸、氮氧化物256.5萬噸、氨氮42.8萬噸,為節能減排起到了較好的引領作用。
化解過剩產能是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挑戰。銀行業根植于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離開了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和產業支撐,金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銀行業要深刻認識化解過剩產能對自身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堅持“兩點論”和“底線思維”方法,早介入、早參與、早行動,通過自身轉型升級,推動過剩產能早消化、技術工藝早升級,盡快實現包袱早卸掉、風險早化解、問題早解決,實現“優勝劣汰”下的雙贏。
二、認真落實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綠色信貸的政策措施
(一)明確化解過剩產能的總體要求
銀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將推動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銀行業轉型發展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體要求,加快完善差別化信貸支持安排,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落實有保有控的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在積極支持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防范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加快完善工作機制,調動相關各方的積極性,確保中央政策落實到位。
。ǘ﹫猿只膺^剩產能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推進化解過剩產能與防范化解自身風險相結合。要主動靠前、積極作為,既要支持優質企業和先進產能加快發展,為企業消化、整合、轉移產能留出路子,拓展持續發展的市場空間;也要推動劣質企業和落后產能加快淘汰,及時消化處置風險包袱,防止風險放大。
二是堅持嚴控信貸增量與優化信貸存量相結合。切實加強新上項目的信貸管理,嚴把政策界限、嚴格準入標準、嚴守審貸關口、嚴肅落實紀律,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路徑,進一步完善差別化信貸政策,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優化信貸結構。
三是堅持市場手段與政策引導相結合。要堅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獨立審貸、自主決策,發揮好金融對資源配置的引導、約束和杠桿功能?茖W研判行業發展規律和市場供需形勢,加強監管政策、產業政策、財稅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同配合,發揮政策合力。
(三)明晰差異化的信貸標準
信貸政策要與經濟發展戰略相配套,主要是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的原則,制定并實施好“有收有放”的差異化信貸政策。當前,對于“三農”、小微企業、綠色信貸等需要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通過深化金融服務、下放權限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對于產能過剩行業、企業,主要通過嚴格標準、上收權限等方式,優化信貸結構。在產能過剩行業內部,也要區別先進和落后,通過科學設定信貸標準分類施策。信貸標準的設定,要涵蓋利潤率等效益類指標、碳排放等環保類指標、安全生產等社會管理類指標、用地用電用水等資源消耗類指標、勞動生產率等效率類指標,以及行業技術標準等。要根據過剩產能行業和地區實際,完善“統一授信、限額管理”制度,合理上收授信審批權限,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開工項目授信由總行統一審批。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