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工業節能降耗實施意見的通知
鄭政文〔2006〕16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鄭州市工業節能降耗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鄭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鄭州市工業節能降耗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我市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的規定,特制訂本意見。
一、充分認識工業節能降耗的重要性
工業是我市國民經濟的主導行業,200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能源消耗占7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541萬噸標準煤,比2004年增長17.5%。在全市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綜合能源消費量超過50萬噸標準煤的有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六個行業,共消耗能源1412.1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91.6%。為確保實現“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到“十一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的目標,必須突出工業節能降耗。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節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必須節能;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能優先,效率為本;堅持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實施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
(三)主要目標。到“十一五”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5%左右,年均降低5.6%。重點工業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總體達到或接近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
三、工作重點
(一)大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
“十一五”時期,要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構建節能型工業結構。一是要積極調整存量,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二是要加大增量調整力度,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裝備制造業,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三是嚴把能耗增長的源頭關。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落實合理用能審核制度,將耗能標準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的強制性門檻,從嚴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項目,鼓勵企業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以企業為基礎,工業園區(聚集區)為平臺,倡導綠色生產方式,構筑我市循環經濟體系。要拉長產業和產品鏈條,使產品結構由初級加工為主向精深產品加工為主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加強工業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大重點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力度,組織實施一批示范意義大、帶動作用強和節能效果顯著的重點節能工程,提高設備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能耗,逐步縮小與國內先進水平的差距;在重點行業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使污染預防與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有機的結合。
(三)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
加快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各級政府要把節能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和產品,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示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市直有關部門要制定和發布節能技術政策,大力組織行業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狠抓高耗能行業節能鋼鐵行業。
提高新建、改擴建工程的能耗準入標準。實現技術裝備大型化、生產流程連續化、緊湊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綜合利用各種能源和資源。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土燒結、土焦(含改良焦)、化鐵煉鋼、容積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噸以下電爐和轉爐、中頻感應爐、疊軋薄板軋機等落后工藝技術裝備。積極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實施節能改造,推廣高爐配套建設余壓發電裝置和煤粉噴吹裝置,焦爐配套建設干熄焦裝置,并匹配收塵裝置和焦爐煤氣脫硫裝置,焦爐、高爐、轉爐配套建設煤氣回收裝置,提高鋼鐵行業技術裝備水平。
鋁工業。進一步加大鋁工業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行業集中度,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氧化鋁行業要普遍推廣選礦拜爾法、石灰拜爾法等節能工藝。電解鋁行業要扶優汰劣,鼓勵企業采用160千安以上大型預焙槽冶煉工藝,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鋁加工行業要在調整產品結構上下功夫,拉長產品鏈條,重點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增加高附加值加工材比重,提高電解液直接鑄軋的比重。支持發展再生鋁材。
煤炭行業。繼續大力實施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改造、重組,加快淘汰技術落后、效率低、浪費資源嚴重和污染環境的小煤礦,提高集約化和規;_發水平,提高煤礦資源綜合回采率。加強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等低熱值能源綜合利用。
電力行業。加快推進煤電轉化,提高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積極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熱電氣多聯供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按照省確定的關停計劃,關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支持利用生物能源和太陽能發電。
加快電網升級改造,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舊設備,降低輸、變、配電損耗。優化電力調度,優先安排可再生、節能、高效、低污染的機組發電,限制能耗高、污染大、違反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的機組發電。運用經濟、法律調控手段,加強以節電和提高用電效率為核心的需求側管理,引導能源合理配置和利用,降低高峰用電負荷,達到錯峰、避峰、削峰填谷的目的。
化工行業。改進原料結構,采用先進工藝技術,改造低效率的燃煤鍋爐,開展余熱回收利用;市袠I,支持中小型合成氨采用醇烴化代替銅洗、變壓吸附回收技術和節能設備,降低能源消耗。燒堿行業,加快淘汰石墨陽極隔膜法燒堿,提高離子膜法燒堿比重。
建材行業。加快淘汰工藝落后和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能力。2007年底,全部關閉淘汰普通機立窯、濕法窯、干法中空窯及其它落后窯型。加強節能降耗,凡新建日產5000噸以上干法水泥熟料的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余熱發電裝置,現有日產2000噸以上干法水泥熟料的生產線要逐步加裝余熱發電裝置。推廣大型節能粉磨系統,鼓勵綜合利用低熱值燃料、城市垃圾、工業廢渣及其它可燃廢棄物。積極開發和生產新型墻體材料以及優質環保節能的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比重。
(五)突出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
各級政府要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與所在地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重點耗能企業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加強跟蹤、指導和考核,做好轄區內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各重點耗能企業要將本企業節能目標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實行節能目標管理;要建立健全節能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節能管理人員;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統計制度,開展能源利用狀況監測和分析,按時報送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開展能源審計,編寫能源審計報告,并根據審計結果編制企業節能規劃;要加大節能投入,在企業技術改造資金中有一定比例用于節能技術改造。
在全市重點耗能企業中,組織實施“百家企業節能行動計劃”,帶動整個工業領域開展節能降耗,以保證完成節能目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節能管理的領導和協調
1.建立鄭州市工業節能降耗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全市工業節能降耗的重大問題,指導全市工業節能降耗工作開展。市經委主管全市的工業節能監督管理工作,縣(市)、區節能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2.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市統計局、市經委等部門每年定期公布本地區能源消耗情況,重點是工業領域能源消耗情況。逐級分解落實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標,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將能耗指標納入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地方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考核內容,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實行節能工作問責制。
(二)加大節能監管力度
1.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節能主管部門要組織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從源頭杜絕能源的浪費。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2.加大節能監督檢查和監測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節能工作的監督檢查和監測力度,重點檢查和監測高耗能企業能源利用狀況、產品單耗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禁止淘汰設備異地再用情況,監測費用不得向企業收取,統一從政府節能降耗專項資金中列支,節能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要公開曝光。
(三)建立健全節能保障機制
1.加大政府對節能的支持力度。根據《節能法》和《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建立鄭州市節能降耗專項資金。通過直接投資、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多種形式,推動節能瓶頸技術的研發推廣,支持重大示范項目,對節能示范試點、宣傳培訓、信息服務、能源評估、審計和檢驗測試等工作給予支持,所需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各縣(市)、區相應設立節能專項資金,用于節能管理工作。
2.拓寬節能融資渠道。各類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大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強對節能資金的投入。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加快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3.實行節能獎勵制度。各級、各部門對在節能管理、節能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及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所需經費從政府節能降耗專項資金中列支。能源生產經營單位和用能單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節能獎勵辦法,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節能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集體、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節能獎勵計入工資總額。
(四)加強節能管理基礎工作
1.加強能源統計和計量管理。各級統計部門要切實加強能源統計,充實人員,完善統計制度,改進統計方法,建立能夠反映本地區能耗水平、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的節能統計體系。強化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的審核,確保統計數據及時、準確。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督促企業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加強能源計量管理。
2.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和技術力量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充實節能管理力量,完善節能監督體系,強化對本行政區域內節能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日常監察(監測)工作,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和監察(監測)。
加強鄭州市節能中心建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充實節能技術力量,加強人員培訓,使其節能監測服務適應節能工作需要。
(五)加大節能宣傳、培訓力度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化的宣傳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社會資源憂患意識,深化對節能降耗重要意義的認識。利用每年節能宣傳月的平臺,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宣傳先進典型,曝光社會浪費現象,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強化節能降耗的組織領導,充實專業管理人員,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開展節能降耗的經驗交流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