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 境 與 資 源
第20期(總第40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
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 二OO四年五月八日
工業節約用電合理用電十項措施
一、高耗電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快淘汰開放式電石爐、石墨陽極隔膜法燒堿、3200千伏安及以下鐵合金礦熱爐、交流石墨化爐、鋁自焙電解槽、高耗低效機電產品等。嚴禁將落后的高耗電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向落后地區轉移。
二、推廣應用先進的節電新技術、新設備。積極采用高效電動機、風機、水泵、變壓器、電熱設備、照明器具等符合國家能效標準的節能型產品。推廣用電設備經濟運行技術和方式,減少設備耗電。
三、回收利用余熱、余壓發電。如鋼鐵企業利用干法熄焦顯熱回收發電、高爐爐頂壓差發電,回收高爐、焦爐、轉爐煤氣發電,水泥企業利用窯爐尾煙氣余熱發電等。
四、嚴格控制非生產用電和外供、轉供電。加強管理,嚴格計量,嚴格考核,采取節電措施,減少廠區輔助、辦公、生活等非生產用電。對外供、轉供電,嚴格核算,減少損失和浪費。
五、降低線損和自用電率。發電企業電力傳動系統采用高效電動機、高效風機、水泵及其調速節能技術,采用高效照明,并合理補償廠用電無功,降低自用電率;電網企業努力降低線路、變壓器損耗。
六、減低企業內部線損,合理補償無功。推廣無功就地補償、無功自動補償和無功動態補償技術,就地補償和集中補償合理配置,以及對線路改造等措施,降低企業內部無功環流和內部線損。
七、利用低熱植燃料和新能源發電。支持利用煤矸石、煤矸石和煤泥混燒發電、垃圾焚燒發電;支持資源條件好的地區發展大型風力發電場,并網發電。
八、加強用電負荷管理。合理安排生產工藝、生產班次,錯、輪休假日。在電網夏、冬用電高峰季節安排設備大修,在日高峰事端安排設備檢修,在非高峰時段安排非連續生產或輔助生產。加強電力調度管理,合理調整用電負荷。用電高峰時段,可中斷生產設備或生產線參與避峰。完善峰谷分時電價、豐枯分季電價,通過市場手段調節電力負荷。
九、技術移荷。通過技術改造,轉移部分高峰負荷至電網低谷時段消耗。如:煤炭、礦山采掘業的排水系統,利用廢棄巷道,進行蓄水池適當擴容,在電網低谷時段排水;水泥和造紙生產企業,可將料倉或漿池適當擴容,并使破碎、磨細設備安排在電網非峰時段運行;鹽化工(氯堿)、有色金屬電解工藝,采用自控設備進行工藝微調,使負荷調整在合理范圍;鋼鐵行業風機、水泵等流體機械,變流量工況運行,調速節電高峰;電子、IT行業,其冷、熱源推廣應用蓄冷、蓄熱技術。
十、開展電平衡測試。開展企業點平衡測試,摸清企業節電潛力和存在問題,有針對性采取切實可行措施,降低電耗,減少損失,提高企業對電能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