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行業標準 >> 正文
缺乏產品標準 我國節電行業處境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07/4/24 12:44:56 用手機瀏覽

  今年6月底,我國將首次公布2005年度全國各地區GDP能耗指標,可以預計,節能節電工作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作為節約電能最重要手段之一的節電設備質量卻不容樂觀。有關人士稱,應該盡快改變我國節電行業目前標準不健全、缺乏行業自律、市場競爭無序的現象。

  節能節電被稱為是繼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之后的“第五能源”。2003年開始的能源緊缺,更使提高電能效率成為突破電力瓶頸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種形勢下,節電產業在我國迅速崛起。據中國節能協會統計,近幾年,國內涌現出的節電器生產企業已經達到300余家,許多國外企業也紛至沓來。

  行業的迅速發展使問題逐漸凸現出來。中國節能協會節電與綠色電力委員會主任侯健認為,目前,我國節電行業真正形成規模和品牌、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并不多。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我國節電行業從來沒有形成一套明確的產品標準和維持其健康有序發展的配套措施和法規。比如產品在節能比率的計算或測試上不一致,產品本身的技術可高可低。

  中國節電市場的問題總結為以下3點:

  一是劣質產品損害行業形象。他說,用戶使用節電產品后大約1個月到3個月后才能見到效果。于是,國內一些假冒偽劣節電產品就把這一空間當成了可鉆的空子,因為明知道不能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務,甚至不能達到應有的節電效果,產品安裝完畢后,生產企業的有關人員便沒了蹤影。

  二是對假冒產品的打擊力度不夠。節電市場的假冒產品表現為兩種形式:純粹國產品牌卻標榜國外進口產品;產品外觀設計和軟件等方面剽竊其他企業的專利產品。

  三是缺乏行業自律和規范。雷永認為,假冒產品充斥市場,不僅導致先進的節電技術在投入市場初期便失去生存機會,而且用戶白白耗費了資金卻不能達到節電的目的,使整個節電行業遭遇信用危機。

  國家發改委環境資源利用司有關負責人說,把落后和假冒偽劣產品掃出市場,是大企業節電工程的一個重要步驟。業內人士認為,改變中國市場環境要從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入手,完善標準體系,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泛珠三角區域(九省區)質量振興宣言
九省區發布《路燈節能裝置》區域標準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