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國建研院:持續推進建筑領域低碳節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來源:中國信息科技雜志社 時間:2022/12/12 12:04:39 用手機瀏覽

由中國建研院提供全過程近零能耗建筑設計和咨詢的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是首個集近零能耗和超算中心于一體的低碳數字化建筑。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節能”已成為未來建筑發展的“關鍵詞”,因此,能否更快更好推進建筑領域低碳節能,直接影響著雙碳目標實現進程。作為公益性央企和行業科技領軍者,中國建研院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先行先試,引領示范,基于建筑領域低碳節能技術研究基礎,積極開展建筑領域雙碳專項研究攻關、核心標準編制、技術實踐應用,逐漸“摸清”未來建筑的發展“脈絡”。

政府“智囊團”繪出雙碳“新路線”

中國建研院始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專家人才優勢,開展專項研究攻關,建言政府雙碳之策,支撐完成國家建筑領域雙碳戰略“技術路線圖”制定,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對接國家布局,讓技術優勢持續發力。作為主要技術支撐單位,中國建研院委派專家協助生態環境部,開展國家雙碳戰略行動方案攻關,專項研究建筑領域碳達峰路徑,編制《建筑領域二氧化碳達峰目標和實施路徑》,支撐國家雙碳總體戰略制定與實施。協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主編完成《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與措施藍皮書》,指導城鄉建設領域雙碳戰略實施,為我國構建雙碳戰略“1+N”政策體系提供重要數據來源和技術支撐。

對標國外先進,讓技術接軌國際前沿。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下,中國建研院作為中方代表協調和參與“中瑞零碳建筑合作項目”,在不斷提升我國零碳技術水平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國際零碳技術領域交流,進一步完善中國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相關體系,推動中國既有建筑低碳零碳改造,推進高效綠色節能技術的綜合應用與前瞻性研究。作為國家建筑領域雙碳國內外標準化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下設“全國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6個標準化委員會,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4個ISO/TC、SC的國內對口單位,為實現國內外技術接軌和對標貢獻技術力量。

《中瑞零碳建筑項目(一期)實施協議》簽約儀式

對準社會需求,讓屋里更暖窗外更藍。中國建研院緊盯國家政策和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需求,擴大建筑領域清潔取暖業務范圍,積極協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第三方評估工作,協助北京、蘭州、許昌、泰安等50余個城市的政府部門研究清潔取暖技術路線,累計完成46個(占全國總數約1/2)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建成北方地區首個城鄉一體化清潔取暖智慧監管平臺,有效推動清潔取暖的智慧化、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全力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民生工程。

全國首個城鄉一體化智慧監管平臺——鶴壁市冬季清潔取暖智慧監管平臺

標準“引領者”構建雙碳“新體系”

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建研院作為我國主要工程技術標準和規范的編制者和管理者,始終高度重視加強標準化工作,引領關鍵領域標準發展。近年來,以助力實現建筑領域雙碳目標為重點,牽頭開展核心標準規范編制,為構建我國低碳節能建筑標準體系作出貢獻。

主編全文強制規范,落實底線要求。工程規范是開展工程建設活動的“底線”要求,具有“技術法規”性質,在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規范體系中位于頂層。中國建研院以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為抓手,主編《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在保障建筑室內環境及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本身能源需求和化石能源消耗量,對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設計、施工、調試及驗收和運行管理提出相關強制性要求,推動高品質低碳節能建筑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領域雙碳決策部署的落實。

《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

編制國家行業標準,構建核心體系。中國建研院全力開展國家和行業標準編制工作,構建覆蓋低碳建筑領域技術應用、效果評估、排放核算全過程的核心標準體系。主編的《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GB/T 51366-2019是我國首部建筑碳排放計算國家標準,對于規范引導建筑物開展碳排放計算、對比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主編單位,啟動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的編制,進一步明確建筑領域碳達峰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建筑領域減碳目標分解落實。截至目前,已牽頭完成《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 51350-2019等建筑領域雙碳戰略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近300項。

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啟動編制

完善配套標準體系,填補國內空白。中國建研院積極完善低碳建筑領域配套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技術導則等編制工作,助力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牽頭編制完成《低碳住宅與社區應用技術導則》、《低碳建筑(運行)評價技術導則》DB11/T 1420-2017,為推動住宅與社區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技術支撐。目前,正在牽頭編制的《零碳建筑評價標準》、《零碳建筑及社區技術規程》、《建筑光伏組件》等地方、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在完善低碳建筑配套標準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術“突破者”驅動雙碳“新實踐”

中國建研院具備強大的建筑領域低碳研究和實踐能力,所屬建科環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建筑環境與能源領域歷史最悠久、專業門類最齊全、服務范圍最廣泛的專業機構。近年來,中國建研院持續深耕建筑領域低碳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有力推動了我國建筑低碳節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和持續發展。

實施重點科研項目,開展多層次研發。立足雙碳戰略,中國建研院啟動“面向‘30·60’的建筑部門雙碳控制目標及技術路徑研究”、“建筑領域碳達峰與碳中和技術體系研究”、“建筑碳中和項目設計及實施方案編制”等近10項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研究重點項目,構建多層次項目研發體系,強化技術創新和方案解決能力。承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近零能耗建筑技術體系與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建設中國首棟近零能耗建筑,供暖、空調及照明年均電耗為每平方米22.6度電,建筑總用能僅為北京市同類建筑能耗的20%左右,獲得全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最高榮譽獎項——中國人居環境獎等10余項獎勵。

中國首棟近零能耗建筑

轉化應用研究成果,降低建筑碳排放;诘吞冀ㄖ芯款I域成果,中國建研院研發“建筑能耗與碳排放動態計算軟件”和“建筑及園區碳中和量及碳峰值計算工具”,支撐建筑工程領域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的快速、準確計算,進一步踐行建筑與園區領域低碳節能新使命。由中國建研院提供全過程近零能耗建筑設計和咨詢的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是首個集近零能耗和超算中心于一體的低碳數字化建筑,建筑設計能耗及碳排放相比現行國家節能標準降低60%以上,設計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相比普通建筑節能85%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建筑已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雙年展等重大展覽,為有效推廣低碳建筑技術、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建筑實驗室

開展低碳項目實踐,打造高質量樣板。中國建研院2020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功能完善的全尺寸建筑環境與能源實驗平臺——未來建筑實驗室,推動我國建筑邁向超低、近零和零能耗。2021年建成中國建研院零碳建筑示范工程,使建筑轉變為永久發電體,實現凈零能耗和凈零碳排放。推動近零能耗建筑規;こ虒嵺`,實踐項目超過60個,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加快近零能耗建筑廣泛推廣應用。此外,還開展了“廈門大學零碳校園規劃方案”、“安吉余村零碳規劃設計及相關咨詢服務”等項目,積極探索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技術在實際項目中的示范應用,以實踐促突破,不斷驅動各項零碳技術實現進一步升級。

結語

近年來,我國多地有關建筑節能指導文件陸續出臺,大力推動建筑低碳節能已納入各省市“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推動建筑節能邁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已然成為建筑領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頭戲”。

對此,中國建研院積極履行央企使命責任,持續聚焦“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充分發揮綜合技術和人才優勢,以科技為支撐,加大創新力度,面向市場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為國民經濟和行業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第二屆中國建筑節能行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推進大會順利
建筑科技如何助力“雙碳”?行業專家共聚探討建筑“減
天津東麗區今年完成70余萬平方米節能改造
天津東麗區今年完成70余萬平方米節能改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