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大都市的高樓大廈、大型商場,在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是城市中的“碳排放大戶”,給這些建筑“減排”對于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如何讓成都的建筑變得更加綠色環保?9月27日,一場以“建筑科技助推城市商務區未來發展”為主題的專家沙龍正式開啟。據了解,來自全國的專家齊聚線上,以直播的方式展開頭腦風暴,為成都下一步打造智慧建筑、綠色建筑出謀劃策,為這座城市踐行“雙碳”戰略提出真知灼見。
今年夏天的高溫限電,還讓成都人記憶猶新。為什么全市在第一時間關掉或減少了寫字樓、大型商超的空調、燈光等設備來應對用電緊張?正是因為高樓大廈是城市中的能源消耗“大戶”和“碳排放大戶”。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去年底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1)》顯示,2019年全國在建筑生產階段排放了27.7億噸二氧化碳,在建筑運行階段排放了21.3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97億噸,占到了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的50.6%。
也正因如此,在智慧建筑和綠色建筑方面的不斷嘗試,也將成為“雙碳”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方式。以去年《中共成都市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優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定》的發布為契機,成都進一步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的建設模式,號召以大型商業綜合體、星級寫字樓、行政辦公區為重點開展建筑節能示范。
作為發起《國家高新區“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宣言》的12家高新區之一,成都高新區在推廣節能技術應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打造自然和諧生態環境、推進高品質公園城市建設等方面已然取得了積極進展。成都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交子公園金融商圈更是在建筑節能減排上不斷發力,謀求在綠色智慧服務城市發展方面再進一步,著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交子示范區成型成勢。
“坦率說,在建筑領域‘雙碳’的壓力很大!痹谏除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太陽能建筑技術研究所所長鞠曉磊表示,減少碳排放、實現碳達峰,建筑行業還要做特別多的工作。
難度不小,但探索的腳步沒有停止。本次沙龍,專家們就圍繞光伏建筑一體化這一太陽能應用發電新潮流,展開了一場精彩的交流分享。
在專家分享階段,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分享了一些已經落地實踐的很多案例:老小區加建的電梯,采用碲化鎘發電玻璃可以實現自己發電自己用;一些鐵路工程的駐扎點臨時用房,外立面采用發電玻璃,實現自己給自己“加油”;甚至大家印象中灰頭土臉的水泥廠,都能夠實現不僅外觀變得漂亮還能自己發電使用的升級改造。
探索實踐基礎上,2022年3月四川省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建筑設計院揭牌,中心主任卿鵬在沙龍上談到,低碳建筑核心理念是被動設計筑基、主動措施增效,要實現從節能建筑、到綠色建筑、到近零碳/零碳/凈零碳建筑的目標,太陽能大有所為。
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機構金融部副總經理吳琛亮認為,未來5年是碲化鎘技術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光伏建筑一體化和碲化鎘技術大有可為。
“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后續也會在一些項目上馬光伏項目!苯蛔庸珗@金融商務局規劃建設部部長謝凌姝表示,隨著光伏相關技術在城市商務區的應用日益普及,以后成都市民身邊會越來越多科技含量更高、碳排量更低的綠色建筑、低碳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