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是廣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行動。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隨著創建“綠色學!惫ぷ鞯纳钊胪七M,廣州地區各學校厚植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已蔚然成風,超八成學校通過“綠色學!闭J定。
廣州超額完成綠色學校認定
小鳥歡叫、綠樹成蔭……一走進廣州市執信中學,便會被撲面而來的綠色氣息吸引住。據介紹,在學校里安家的鳥類多達20種,其中不乏有珍稀鳥類,并時常有松鼠出沒。突然,幾只可愛的小貓咪從花叢中鉆出,歡樂地追逐!皧W利奧”“執到寶”……學生給小貓咪們送上可愛的名字。這一群深受師生喜歡的小貓咪,已深深融入到校園環境中,它們還當起了學校的“捕鼠官”。
執信中學始終堅持以綠色理念打造極具生活氣息的校園,堅持“追尋完整的教育生活”信念。其“綠色學!钡拇蛟焓菑V州地區創建“綠色學!钡牡湫痛怼
是否有對校園環境友好的野生動物(兩種以上)在校園安家或出沒并得到保護?這是廣州地區創建廣東省“綠色學!爆F場抽評觀測的要點內容之一。
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2020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開展綠色學校創建行動,到2022年,6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要爭取達到70%。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的全面部署,廣州市教育局迅速行動起來,于2020年底迅速啟動廣州地區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截至目前,廣州地區創建廣東省“綠色學!被顒永塾嬐瓿伤呐,第五批也即將啟動。
“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是落實教育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深化培育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睆V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組織網絡評審基礎上,我們組織專家組到現場抽評,現場評審內容為五‘進’,包括:資料進檔案、知識進課堂、意識進頭腦、行為進日常、生態進校園!
廣州強調綠色學校創建工作要將綠色校園建設規劃和教育教學、生態文明建設、日常行為、校園環境氛圍有機結合。同時,五“進”評審標準在設計上,既體現了綠色學校的內涵,又充分考慮可行性,每一項指標均體現了可量化、可檢查。
目前,廣州地區累計獲市級創建認定學校達1431所,通過市級創建認定比例高達85.9%。每一個“綠色學!本纬闪俗约邯氂械摹熬G色經驗”。
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其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依托學校微信號、微博、宣傳欄等載體,利用“國際濕地日”等節點向師生開展生態文明知識宣傳。圖書館擁有的生態文明類書籍1600多本,生態文明類期刊37種。
把綠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
廣州各個學校非常重視綠色生活、生態文明教育的課堂體系設置,它們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巧妙地將綠色生活、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貫穿于教育全過程。
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
植樹造林保護生態、“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觀鳥……在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設計課程體系時,我們有意識地滲透進綠色文化,包括專業課的教育教學和校外實踐。尤為注重利用本土自然資源開發設計學校的課程體系!睆V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陳宇暉介紹。如把節約低碳、廢物利用觀念融入到學前教育的課程中,用瓜子殼設計美術作品;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實踐完成志愿服務學時。
該校的音樂老師授課時,有意識地選擇與大自然相關的題材,“讓學生在歌唱中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潤物細無聲地培養起對大自然、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廣州市執信中學——
廣州市執信中學開設了生態文明教育的校本課程,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就是其中的特色課程之一。特色課程中的環境地圖實踐活動、野外地理實踐活動融合了學科教學和環境教育,強調學科素養中的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培養,獲得107個環境地圖競賽獎項、15個科技創新大賽獎項。與此同時,學校注重激發學生環保意識,讓低碳環保的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學生羅子聰的作品“衛生間節水裝置”“馬桶防漏水報警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接軌國際生態文明教育理念,支持學生“走出去”學習,同時也歡迎他國學生“走進來”交流,是廣州市執信中學綠色教育的另一大特色。2019年,該校學生和瑞典林雪平市波奇利爾斯學校學生合作開展課題研究,雙方從交通、食物、垃圾處理方式、對二手商品的態度等角度,進行了調查、走訪和分析,呼吁保護地球從點滴做起。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南陽里小學——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愛綠護綠的意識,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南陽里小學建設了“兼善園”小農田科學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和互動交流中了解植物的生長知識。
在“綠色學!眲摻ㄒI下,如今的廣州市各大中小學校園,綠色生活已經深入人心。師生們或參加環境保護等綠色實踐活動,爭做生態文明倡導者;或開展綠色創新研究,爭做健康生活踐行者;或主動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爭做生態美麗校園、綠色生活行動的創建者。
深入專題了解: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