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第一觀察丨天問落火,總書記這封賀電有深意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1/5/17 13:22:24 用手機瀏覽

5月15日,一件大事、一封賀電——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習近平總書記致賀電。賀電首句即點明了一個時間節點:“在迎來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如此重大的科學工程,需要系統集成、精準推進,與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有著怎樣的歷史聯系?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曾幾何時,到火星去是我們遙不可及的夢想。航天作為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的代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雄厚的國家實力作為支撐。
我們起步雖晚,但追趕很快,通過幾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我們已經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正如總書記在賀電中所說:“使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個“世界先進”既來之不易,更有歷史的必然。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00年風雨兼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高峽出平湖、高原鋪天路,在海上架橋、把南水北調,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探!粋個夢想變為現實。
“迎來建黨一百周年之際”,這個時間節點背后,蘊含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力量。
有一種浪漫,叫“中國人給航天器取名”。
我們的導航衛星叫“北斗”、科學衛星叫“悟空”、月球探測叫“嫦娥”、火星探測叫“天問”……每一個響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傳承文化就是傳承精神,而探索太空,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精神的力量。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成功,總書記在賀電中提到:“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
此次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總書記在賀電中又特別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勇于挑戰、追求卓越”,無疑是中國“探火”精神的集中體現。
所謂壯舉,皆因奮斗。所謂奮斗,重在傳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黨百年之際,到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去,這是一種科技實力的表達,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承——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們只能止于至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注定勇往直前。這是國家航天局公布的“天問一號”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這是國家航天局公布的“天問一號”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和平利用太空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的事情。
“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次賀電結尾處,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和平與發展,展現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氣魄。
中國始終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推動航天事業造福全人類,積極推動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
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倡議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打造解決空間科學問題、有效利用月球資源、發展地月經濟圈的基礎設施和共享平臺。
而在天問一號任務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國家航天局也同歐空局等國際航天組織以及阿根廷、法國、奧地利等國家航天機構開展了有關項目合作。
太空是屬于全人類的太空。如今,中國人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也必將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醫圣祠里觀古今
“典”亮百年|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每日一習話】明鏡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
第一報道|習主席的這些話,讓世界更懂中國的“全球觀
習近平的4月
聯播+|這些富民產業吸引了總書記目光
和人民在一起丨八桂山水,映照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時政新聞眼丨從“柳工牌”到螺螄粉,習近平柳州之行大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