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中國碳交易試點提速 七省市試點方案年底前面市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時間:2012/9/25 20:11:13 用手機瀏覽

  進入9月,中國碳交易試點進展加速。按照國家發改委的工作計劃,2013年將在七省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啟動碳交易試點,目前七省市正在抓緊推進各項工作。如無意外,今年底前七省市試點方案均將面市。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從而減緩氣候變化所采用的市場機制。

  “建立碳交易市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十二五”期間主要是做好試點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十三五”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碳市場。

  據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副處長王庶透露,目前試點地區都完成了方案初稿,其中北京已經正式上報給國家發改委。方案作為指導性文件,提出了碳排放權交易的思路、目標、任務和時間安排,但試點工作細節如每個試點具體的碳排放總量、具體哪些企業參與交易、每個企業分到多少配額,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在七個試點省市當中,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湖北進展較快,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分別在3月28日、8月16日與9月11日舉行了碳排放交易試點啟動儀式。

  “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對于我們發揮市場機制在節能增效減碳當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節能增效減碳的長效機制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苯庹袢A強調。

  三大參數確定碳排總量

  自2011年底碳交易試點被批準,在過去的9個多月當中,國家發改委組織各試點省市召開了多次會議,試點省市之間也進行了多次的交流和討論,七省市試點方案思路正漸漸明朗。

  碳交易源于減排成本各不相同,減排成本高的一方可以購買減排成本低的一方的可供出售的減排量,從而達到低成本減排的目的。在6種被要求排減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為最大宗,所以這種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通稱為“碳交易”。

  碳交易市場建立的核心問題包括:設定碳排放總量,分配碳排放權,制定碳排放權交易規則,確立企業報告核查制度,建立由政府管理的注冊登記系統,建立交易平臺等。

  具體來看,一定管轄區域和一定時間內,只有設定了排放總量,碳排放權才有了稀缺性,但總量設定對中國一直是一個難點,因為中國多年來經濟增長迅速,能源消耗也隨之增長迅速,碳排放量也不例外?偭吭O定最糾結的地方在于,總量設定過高,對排放源沒有約束力,排放源就沒有減排的動力;設置過低,會影響經濟發展。怎樣使得總量設定既可促進企業減排,又不影響其正常發展,是個難題。

  王庶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目前各試點總量設定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的思路都是,結合各地能源消費總量目標、碳強度減排目標、GDP增速這三方面的參數設定。

  配額分配,一般分為有償分配和無償分配。有償分配的好處在于,它能公平透明地給予所有企業獲得排放權的機會,不易滋生權力尋租,而且能夠向企業釋放出清晰的價格信號,即排放會造成成本增加,從而迫使企業投資減排。但有償分配會增加企業的直接支出,容易引起企業抵觸或逃離排放交易體系。分管試點工作的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認為,剛開始免費分配配額比較好,她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我們的制度跟歐洲不一樣,歐洲的配額拍賣后,比如電力企業有自己確定售電價格的權力,在中國電價是國家統一控制的。所以如果一些企業因為購買碳排放權付出成本,在產品價格上卻得不到補償的話,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困難。當然國家也可在價格政策上進行調整,但這比較復雜,需要長時間的論證,會影響排放權交易試點的進度!钡瑫r也表示:“拍賣不能說一點不能考慮,如果有新進來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是不是能給予拍賣,可以進行探討!

  配額無償分配的方法,可供選擇的有基于歷史排放水平的祖父式和基于標準排放的基準式兩種模式。祖父式比較簡單易行,即設定某一年或某一個時期為歷史基準期,根據各設施在歷史基準期的排放數據來決定它們各自分配到的配額數量。祖父式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對已采取減排措施的企業不公平,因為在基準年排放量大的企業會獲得更多的配額,提前采取減排措施的企業會獲得相對較少的配額;鶞适奖容^復雜,其分配方法是以設施的產能或產量相關數據為基數乘以一個排放率標準來決定配額分配的方法。這個方法相對公平,但是由于行業、產品、生產工藝的不同都可能導致采用的排放率標準不同,實施的復雜性大大降低了其可行性。孫翠華透露:“現在七個試點城市,都是側重歷史法,但也在研究基準法!

  至于碳交易采用期貨還是現貨的交易方式,孫翠華表示:“我們的建議是先易后難,先現貨再考慮期貨。當然期貨我們也在和證監會研究”。但碳交易試點將來能否交易得起來,是各試點都擔心的問題。因為企業能源消耗增長快,有可能不出售減排量而留著自己用。從歐盟的經驗來看,目前期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現貨市場。

  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還有一些關鍵問題,目前各試點城市思路尚不明晰。比如,第三方核證機構是企業付費還是政府付費,這將影響到減排量的真實與否。再比如,懲罰機制如何設立,這將影響到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與減排努力程度。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發改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今年將啟動運行
歐盟進一步與中國就碳排放交易合作 新達成逾7千萬元項
發改委要求重點企業核算排放 統一碳市場打基礎
發改委公布發電等10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
住建部通報2012年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監督檢查情況
深圳明年啟動碳排放交易 800家企業將強制減排
“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十二五”各地區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