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將于明年初正式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初步選定800家企業進行碳排放核查工作。據悉,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目前已完成增資,注冊資本達3億元,成為全國注冊資本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德林昨日在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納入強制減排的800家企業涉及26個行業,其中,電力行業的全部企業以及年度碳排放量兩萬噸以上的工業企業已經全部納入。800家企業碳排放核查工作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分期分批完成,目標是在明年初開展碳排放權交易。
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碳交易市場在發達國家漸趨成熟,參與國范圍不斷擴展,市場結構向多層次深化。吳德林表示,深圳將爭取在今年底前完成碳交易市場的建設,2013年初開始碳交易,其后,將不斷擴大強制減排企業的范圍,不斷豐富交易的品種和不斷拓寬交易涵蓋的區域,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兼容性、開放性和示范效應的區域碳排放交易市場,最終構建具備中國特色、輻射影響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2009年11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國家發改委則在去年10月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了我國的碳交易試點工作,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成為國家碳交易試點省市。
吳德林表示,為創造一個交易活躍的碳交易市場,使強制減排企業的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總量的比例達到50%左右的起始點,與其他城市相比較,深圳需要將較多數量的企業納入碳交易體系。初步選定的800家企業總計碳排放量占深圳2010年碳排放總量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