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發 〔2011〕 41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任務,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新的產業革命具有重要意義。要圍繞到201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標,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優化能源結構,努力增加碳匯,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生活方式。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將其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總體工作布局,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基層,并制定年度具體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體制,明確工作責任,完善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增強企業和社會各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意識和自覺性,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格局,確保完成“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國務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ㄒ唬┛傮w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推進新的產業革命的重大機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綜合運用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匯等多種手段,開展低碳試驗試點,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ǘ┲饕繕恕4蠓冉档蛦挝粐鴥壬a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刂品悄茉椿顒佣趸寂欧藕图淄椤⒀趸瘉喌、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溫室氣體排放取得成效。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體系、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形成。通過低碳試驗試點,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區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低碳園區和低碳社區,推廣一批具有良好減排效果的低碳技術和產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綜合運用多種控制措施
。ㄈ┘涌煺{整產業結構。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準入門檻,健全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制度,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制定并落實重點行業“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ㄋ模┐罅ν七M節能降耗。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加快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完善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制度,加快節能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節能能力建設。到2015年,形成3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ㄎ澹┓e極發展低碳能源。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煤炭清潔利用,鼓勵開發利用煤層氣和天然氣,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1.4%。
(六)努力增加碳匯。加快植樹造林,繼續實施生態建設重點工程,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成果,開展碳匯造林項目。深入開展城市綠化,抓好鐵路、公路等通道綠化。加強森林撫育經營和可持續管理,強化現有森林資源保護,改造低產低效林,提高森林生長率和蓄積量。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笆濉睍r期,新增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積極增加農田、草地等生態系統碳匯。加強濱海濕地修復恢復,結合海洋經濟發展和海岸帶保護,積極探索利用藻類、貝類、珊瑚等海洋生物進行固碳,根據自然條件開展試點項目。在火電、煤化工、水泥和鋼鐵行業中開展碳捕集試驗項目,建設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封存一體化示范工程。
(七)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刂乒I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推廣利用電石渣、造紙污泥、脫硫石膏、粉煤灰、礦渣等固體工業廢渣和火山灰等非碳酸鹽原料生產水泥,加快發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勵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沙漿;鼓勵采用廢鋼電爐煉鋼—熱軋短流程生產工藝;推廣有色金屬冶煉短流程生產工藝技術;減少石灰土窯數量;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減少電石、制冷劑、己二酸、硝酸等行業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通過改良作物品種、改進種植技術,努力控制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畜牧業和城市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控制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積極研發并推廣應用控制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溫室氣體排放技術,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ò耍┘訌姼吲欧女a品節約與替代。加強需求引導,強化工程技術標準,通過廣泛應用高強度、高韌性建筑用鋼材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延長使用壽命。實施水泥、鋼鐵、石灰、電石等高耗能、高排放產品替代工程。鼓勵開發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替代傳統鋼材。鼓勵使用緩釋肥、有機肥等替代傳統化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選擇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替代產品或工藝,進行推廣示范。
[1] [2] [3] 下一頁
|